[发明专利]电源装置及充电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23325.6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4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大西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德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2/10;H01M10/44;H02J7/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戚宏梅;杨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装置 充电 电路 | ||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二次电池体(10),相互串联连接,分别具备正极和负极;
恒流源产生电路(20),具备供给用于对上述二次电池体(10)进行充电的电力的供给输出端子(OT)和供给输入端子(IT);以及
选择开关切换电路(30),使得能够通过上述恒流源产生电路(20)对各二次电池体(10)独立地供给不同的充电电流,
上述选择开关切换电路(30)具有:
选择开关(31),与各二次电池体(10)分别连接,能够独立地构成对该二次电池体(10)进行充电的充电路径;以及
控制电路(40),对多个上述选择开关(31)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
上述控制电路(40)通过对上述选择开关(31)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来构成相对于任意的二次电池体(10)的充电路径并且解除相对于其他二次电池的充电路径;
上述恒流源产生电路(20)具备斩波电路,该斩波电路包括:
电抗器(L),连接在上述供给输出端子(OT)和供给输入端子(IT)之间;以及
充电用开关(22),与上述电抗器(L)串联连接,由上述控制电路(40)控制导通/截止;
将上述斩波电路与外部电源(EP)连接,对上述二次电池体(10)进行充电。
2.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二次电池体(10),相互串联连接,分别具备正极和负极;
恒流源产生电路(20),具备供给用于对上述二次电池体(10)进行充电的电力的供给输出端子(OT)和供给输入端子(IT);
多个正极侧充电路径(PC)和多个负极侧充电路径(NC),为了通过上述恒流源产生电路(20)对各二次电池体(10)进行充电,该多个正极侧充电路径(PC)将各二次电池体(10)的正极与上述供给输出端子(OT)分别连接,该多个负极侧充电路径(NC)将各二次电池体(10)的负极与上述供给输入端子(IT)分别连接;
多个选择开关(31),分别设置在上述正极侧充电路径(PC)及负极侧充电路径(NC)中;以及
控制电路(40),对上述多个选择开关(31)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电压检测单元(26),检测上述电抗器(L)的两端电压;
上述控制电路(40)针对任意的二次电池体(10),将配置在对该二次电池体(10)和上述电抗器(L)进行连接的正极侧充电路径(PC)及负极侧充电路径(NC)中的各选择开关(31)分别切换为导通,并且将其他选择开关(31)切换为截止,从而仅使该二次电池体(10)与上述电抗器(L)连接,由此,能够通过上述电压检测单元(26)检测该二次电池体(10)的电池电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电路(40)以时分割对各二次电池体(10)的电池电压进行测定。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电路(40)能够对上述选择开关(31)进行导通/截止控制,使得同时对任意的多个二次电池体(10)进行充电。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开关(31)是没有自灭弧能力的元件。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开关(31)为晶闸管(32)。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二次电池体(10)是通过将多个电池单元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而构成的。
9.一种充电电路,能够对相互串联连接且分别具备正极和负极的多个二次电池体(10)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具备:
恒流源产生电路(20),具备供给用于对二次电池体(10)进行充电的电力的供给输出端子(OT)和供给输入端子(IT);
多个正极侧充电路径(PC)和多个负极侧充电路径(NC),为了通过上述恒流源产生电路(20)对各二次电池体(10)进行充电,该多个正极侧充电路径(PC)能够将各二次电池体(10)的正极与上述供给输出端子(OT)分别连接,该多个负极侧充电路径(NC)能够将各二次电池体(10)的负极与上述供给输入端子(IT)分别连接;
多个晶闸管(32),分别设置在上述正极侧充电路径(PC)及负极侧充电路径(NC)中;以及
控制电路(40),能够独立地进行上述多个晶闸管(32)的导通控制,
上述恒流源产生电路(20)具备斩波电路,该斩波电路包括:
电抗器(L),连接在上述供给输出端子(OT)和供给输入端子(IT)之间;以及
充电用开关(22),与上述电抗器(L)串联连接,由上述控制电路(40)控制导通/截止;
将上述斩波电路与外部电源(EP)连接,对上述二次电池体(10)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德岛大学,未经国立大学法人德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33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