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前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3488.4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2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宝满正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B60H1/32;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散热器和空调机的冷凝器的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制造工序中,当组装车体(车身)时,在架台上对纵梁、横梁、地板面板等主要的结构构件定位,并且通过焊接使其依次连接。在架台上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有棒状的夹具,在结构构件中设有用于嵌合夹具的定位孔。当结构构件通过焊接装配完时,从架台被卸下,被喷涂防锈剂、涂料。然后,安装轴、外板、发动机、散热器等部件、设备。在此,将通过焊接使一系列的结构构件接合的结构称作车体,将之后通过连接或者粘接安装于车体的构件称作装备构件。
在汽车的前面配置有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散热器,另外,在具备空调机的情况下也配置有用于冷却制冷剂的冷凝器(凝结器)。这些构件为接受大量的风,具有与前格栅大致相等的大的面积,另外,为了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形成排列多个金属制的鳍片的结构,因此成为相应的重物。因此,散热器、冷凝器由支架支撑,支架接合到在车体前端的下方且在车宽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下横梁。作为具体的结构例,通常在散热器、冷凝器的下端设有突起,在支架中设有用于接受该突起的孔。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支撑散热器和冷凝器的安装支架。此外,专利文献1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安装支架之前设置冷却系统保护板,并构成为安装支架追随其而移动,由此确保碰撞时的保险杠梁的移动量,并且防止冷却系构件的损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8-2798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说明的架台的夹具和支撑散热器或者冷凝器的支架均配置于车辆前端且车宽方向的端部,因此处于类似的位置。不能在具有支架的位置设置用于嵌合夹具的定位孔。因此,在设计新的车体的情况下,需要设计成避开夹具的位置配置支架和以夹具到达避开支架的位置的方式修改架台中的任一种。
在设计成支架避开夹具的情况下,有可能对可使用的散热器、冷凝器的配置、尺寸产生限制,或者支架的形状被扭曲而难以确保强度。另一方面,在架台侧以夹具避开支架的位置的方式修改的情况下,因为架台是牢固的结构物、数量多,因此有可能在开始生产前需要修改夹具的期间,或者耗费夹具修改费用而使生产成本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与用于嵌合夹具的定位孔的位置无关地设定散热器或者冷凝器的配置的车辆前部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代表性构成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车辆具备散热器和空调机,上述车辆前部结构具备:车体,由多个结构构件接合而成;定位孔,形成于车体,用于嵌合突出于在制造工序中搬运该车体的架台的夹具;以及装备支架,其从下方支撑散热器和空调机的冷凝器,在装备支架中,支撑散热器的下部的散热器支撑部和支撑冷凝器的下部的冷凝器支撑部形成为一体,装备支架连接固定于与嵌合在定位孔的夹具发生干扰时的位置上。
根据上述构成,能利用后加的装备支架支撑散热器和冷凝器。在制造工序中将装备支架安装于车体是从架台卸下之后,因此架台的夹具和装备支架不可能干扰。因此,能与定位孔的位置无关地配置装备支架,能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另外,因为能使用已有的夹具,所以不需要修改,能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而且,可以不在车体中设置作为大的孔的散热器支撑部和冷凝器支撑部,因此能实现车体的强度提高。另外,能利用1个装备支架支撑散热器和冷凝器两者,因此能削减部件个数,能简化装配工序。
可以使散热器支撑部位于装备支架和车体的连接固定部的靠上方的位置,并且,散热器支撑部的下方的车体在连接固定部的下方形成有向下凸的形状。
当在散热器支撑部载置散热器时,散热器的一部分从散热器支撑部向下方突出。因此,也可考虑使散热器支撑部足够高,但是通过如上所述将车体设为向下凸的形状,能将升高散热器支撑部的高度设为最小限度,并且能确保散热器支撑部和车体的空间高度。由此防止装备支架的强度降低,可以降低举起重的散热器的高度。另外,能降低散热器的下端,因此能设置表面积更大的散热器。
优选冷凝器支撑部配置于高于散热器支撑部的位置,装备支架具有连接散热器支撑部和冷凝器支撑部的倾斜面和形成于该倾斜面的边缘的凸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34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活性剂从聚合物复合颗粒的释放
- 下一篇:包含硅烷改性的油的消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