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缸内壁的保温构件、内燃机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5389.X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6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西尾和晃;吉村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霓佳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F01P3/02;F02F1/1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董雅会;郭晓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壁 保温 构件 内燃机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成与内燃机的缸体的缸内壁(cylinder bore wall)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接触的保温构件、具有该保温构件的内燃机以及具有该内燃机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中,基于燃料在孔内的活塞的上止点发生爆炸,通过该爆炸压下活塞的结构,缸内壁的上侧温度高,下侧温度低。因此,在缸内壁的上侧和下侧产生不同的热变形量,上侧膨胀得大,另一方面,下侧的膨胀程度小。
其结果为,活塞与缸内壁的摩擦阻力变大,这是耗油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寻求一种减小缸内壁的上侧与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的方法。
在此,以往为了使缸内壁的壁温均匀,尝试了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设置隔板,调节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冷却水的水流,控制冷却水对缸内壁的上侧产生的冷却效率及对下侧产生的冷却效率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该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配置在形成于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来将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划分成多个流路,该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流路分离构件,其形成为高度比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深度浅并将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分成靠孔侧流路和与孔侧相反的一侧的流路的壁部;挠性唇形(lip)构件,其由挠性材料形成为从所述流路分离构件朝向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开口部方向并且前端缘部跨过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某一流路的内表面的形状,在将该挠性唇形构件插入至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之后,通过本身的弯曲复原力使所述前端缘部在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深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内表面接触,从而将所述孔侧流路和所述与孔侧相反一侧的流路分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1939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虽然根据引用文献1的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缸内壁的壁温均匀化,从而能够减小缸内壁的上侧与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但是,近年来对减小缸内壁的上侧与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缸内壁的壁温的均匀性高的内燃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反复专心研究的结果为发现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从而完成了本发明:通过将用于对缸内壁进行保温的保温构件设置为与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缸内壁接触,来防止冷却水直接与缸内壁接触,从而实现缸内壁的壁温的均匀化。
即,本发明(1)提供一种缸内壁的保温构件,所述缸内壁的保温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与内燃机的缸体的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相接触的接触面。
另外,本发明(2)提供一种内燃机,所述内燃机的特征在于,内燃机的缸体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具有用于与该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相接触的接触面,该缸内壁的保温构件设置为通过该接触面与该缸内壁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一侧的壁面相接触。
另外,本发明(3)提供一种具有本发明(2)的内燃机的汽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内燃机的缸内壁的壁温的均匀性。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小缸内壁的上侧与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缸内壁保温构件设置于缸体内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x-x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缸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示出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缸内壁的保温构件及固定构件的另一方式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保温构件1的设置位置的图。
图7是表示缸内壁的圆周方向23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数值流体力学的分析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霓佳斯株式会社,未经霓佳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53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