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6258.3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8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萩原英聪;清水美绘;福吉健藏;田口贵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7;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用基板 | ||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备透明基板以及形成在该透明基板上的黑矩阵、透明导电膜和树脂层,所述黑矩阵由将遮光性颜料分散到树脂中而得到的遮光层形成且具有多个开口部,所述树脂层形成在所述具备黑矩阵和透明导电膜的透明基板上,在所述黑矩阵的上方具有凸部,在通过所述黑矩阵的开口部中心的区域具有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在俯视时为线状或十字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膜以覆盖所述黑矩阵和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形成,并且在所述透明导电膜上形成有树脂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基板上配设有所述透明导电膜,在所述透明导电膜上形成有所述黑矩阵,而且在所述透明导电膜和所述黑矩阵上形成有树脂层。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基板与所述透明导电膜之间且所述黑矩阵的开口部的中央形成有由透明树脂形成的线状的凸部图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基板与所述透明导电膜之间且所述黑矩阵的开口部的中央形成有由与所述黑矩阵相同的材料形成的线状的凸部遮光图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黑矩阵的开口部形成至少包含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的着色像素,并且在该着色像素上形成有所述透明导电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黑矩阵的开口部隔着所述透明导电膜形成有至少包含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的着色像素。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备:透明基板;形成在该透明基板上的由通过将遮光性颜料分散到树脂中而得到的遮光层形成且具有多个开口部的黑矩阵;形成在所述具备黑矩阵的透明基板上的透明导电膜;以及形成在所述透明导电膜上的由所述多个开口部区分成的像素区域内的多种颜色的着色像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具有倾斜的侧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颜色的着色像素的各个相邻的端部在所述透明导电膜上的与所述黑矩阵对应的部分上形成重叠部,该重叠部与黑矩阵的总膜厚大于所述着色像素的膜厚,所述重叠部形成有自所述着色像素的表面突出的凸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像素在中央部具有线状的凹部。
1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与该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对置地配置且以矩阵状配设有驱动液晶的元件的阵列基板;以及收容在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具备各自为驱动矩形像素而被施加不同电位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施加驱动液晶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液晶的分子以俯视时沿着从所述树脂层的凹部朝向与该凹部平行且邻近的黑矩阵的方向倾倒的方式动作。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第1电极、所述第2电极以及作为所述透明导电膜的第3电极之间施加驱动电压的情况下,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区域内的液晶分子以如下方式动作:以将所述像素区域二等分的直线为轴对称,向相反的方向倾倒。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阵列基板的与所述黑矩阵的图案宽度的中心对应的位置,未配置所述第1电极和/或第2电极。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俯视时与所述黑矩阵的画线宽度的中心对应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形成第1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凸版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凸版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62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