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留置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7597.3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3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亨;藤井亮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JMS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留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留置针(indwelling needle)装置,该留置针装置具备软质的外针和硬质的内针,并且构成为,能够在使内针的前端从外针的前端突出的状态下穿刺至患者,然后使内针从外针后退。
背景技术
留置针装置广泛地用于输液、输血、体外血液循环等处置。若将金属针留置在血管内,则有可能刺伤血管,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留置针装置,具备软质的外针和硬质的内针,能够在使内针的前端从外针的前端突出的状态下穿刺至患者的血管,然后使内针从外针后退。
图8A是表示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留置针装置中,从外针910的前端突出的内针920的前端及其附近的截面图。在内针920的外周面形成侧孔921。在图8A的状态下,将内针920和外针910依次穿刺至患者的血管后,患者的血液930流经内针920内,并通过内针920的侧孔921而在内针920和外针910之间的间隙925中流动。如果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构成外针910,则能够目视确认流经间隙925的血液,能够容易地确认血液的闪回(flash back)。另外,除了内针920的内腔之外,间隙925也由患者的血液充满,因此,例如在血液透析中,预充(priming)操作变得容易,能够降低混入了空气的血液回血至患者的危险。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7062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血液透析中,如果针的前端的开口与血管的内壁接触,则血液的流量降低。于是,在用于血液透析的留置针装置中,为了确保血液的流路,通常在针的外周面设置侧孔。
但是,假设如图8B所示,若在图8A所示的留置针装置的外针910的外周面形成侧孔911,则存在如下问题:在穿刺至患者的血管时,患者的血液930从内针920通过内针920的侧孔921进入内针920与外针910之间的间隙925,进而通过外针910的侧孔911漏出至外界。
在图8B中,即使将内针920的侧孔921堵塞,患者的血液也从内针920通过内针920的基端(未图示)所连接的衬套(hub)(未图示)而进入内针920与外针910之间的间隙925,进而通过外针910的侧孔911漏出至外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留置针装置,为了在将外针留置在患者的血管中时确保血液的流路,在外针上形成有侧孔,通过将内针和外针之间的间隙用血液充满,能够容易地进行预充操作,并且在穿刺时血液不会从外针的侧孔漏出。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留置针装置具备:护套,具有内腔;软质的外针,固定于前述护套的前端;衬套,配置在前述护套的前述内腔内,能够沿前述护套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及内针,固定于前述衬套的前端。前述衬套在初始位置和后退位置位移,在初始位置,前述衬套位于前述护套的前述内腔的前端侧并且前述内针贯通前述外针而从前述外针的前端突出至外部,在后退位置,前述衬套位于前述护套的前述内腔的后端侧并且前述内针被收纳在前述护套的前述内腔内。
在前述外针形成有贯通其外周面的第1侧孔。在前述内针形成有贯通其外周面的第2侧孔。在前述衬套处于前述初始位置时,包含前述外针的前述第1侧孔的区域的内周面紧贴于前述内针的外周面,前述第2侧孔比前述外针的前述内周面与前述内针的前述外周面紧贴的区域更位于前述衬套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外针上形成有第1侧孔,所以在将外针穿刺到患者的血管并留置时,即使外针的前端的开口与血管的内壁接触而堵塞,也能够确保血液的流路。
此外,在衬套处于初始位置时,内针的第2侧孔比外针的内周面与内针的外周面紧贴的区域更靠近衬套侧,因此能够容易地通过第2侧孔进行预充操作,也就是将内针与外针之间的间隙用血液充满。
此外,在衬套处于初始位置时,包括外针的第1侧孔的区域的内周面紧贴于内针的外周面,所以血液不会从第1侧孔漏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衬套处于初始位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留置针装置的立体图。
图2A是沿着包含图1的2A-2A线的面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留置针装置的向视平面截面图。
图2B是沿着包含图1的2B-2B线的面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留置针装置的向视平面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JMS,未经株式会社JMS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75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