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粉体成形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形体及层合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8574.4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8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俊哉;岩堀孝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B29C41/18;B32B27/30;C08K5/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林毅斌;孟慧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形 氯乙烯 树脂 组合 合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体成形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供应即使层合有发泡聚氨酯成形体耐热老化性也良好,即使加热挥发物的生成量也少的成形体;将上述粉体成形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粉末搪塑(slush)成形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形体;设置有上述氯乙烯树脂成形体和发泡聚氨酯成形体的层合体。
背景技术
汽车仪表盘具有发泡聚氨酯层设置于由氯乙烯树脂形成的表皮与基材之间的结构。由氯乙烯树脂形成的表皮经时变色,其耐热老化性降低,该变色的原因之一为在形成发泡聚氨酯层时作为催化剂使用的叔胺向氯乙烯树脂形成的表皮转移所伴随的化学反应。为防止该表皮的变色,研究了一种氨基甲酸酯一体发泡成形品,其中,捕捉在发泡聚氨酯层内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粒状捕集剂(catcher)被连通气泡的薄片剂(シート剤)覆盖,配置于由发泡聚氨酯层末端的表皮材料与基材形成的密封处附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存在上述表皮与上述发泡聚氨酯层接触的部分,无法长时间防止由上述化学反应导致的表皮材料的变色,表皮材料的耐热老化性降低。
另一方面,研究了一种层合体,其中,设置有将芯材与表皮接合的合成树脂制发泡体层,将排出在发泡体层产生的气体的排气孔设置于上述芯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上述表皮也与上述合成树脂制发泡体层接触,无法长时间防止由上述化学反应导致的表皮材料的变色,表皮材料的耐热老化性降低。
此外,研究了一种成形体,其包含:聚氨酯成形体、含有氯乙烯树脂并覆盖该聚氨酯成形体的至少一个表面的表皮层与介于该聚氨酯成形体和该表皮层之间的胺捕集剂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由于上述胺捕集剂易挥发,无法长时间阻止叔胺向氯乙烯树脂形成的表皮转移,所以无法长时间阻止由上述化学反应导致的表皮材料的变色,表皮材料的耐热老化性降低。
另外,研究了将掺混有特定的偏苯三酸酯类增塑剂的粉末成形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作为汽车内饰材料的表皮材料的原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在提高通过上述粉末成形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粉末成形得到的表皮材料的耐热老化性的情况下,必须增加上述增塑剂的掺混量,产生源于上述增塑剂的发粘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7-2165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8-9069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公告特许公报“特公平4-2630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2-1383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要求层合有发泡聚氨酯层的汽车仪表盘表皮具有更进一步的耐热老化性和对加热时的挥发物的抑制,但未实现具备高度满足这些要求的表皮的汽车仪表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粉体成形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其供应即使层合有发泡聚氨酯层耐热老化性也良好,即使加热挥发物的生成量也少的成形体。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氯乙烯树脂成形体,其由上述粉体成形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粉末搪塑成形而成,即使层合有发泡聚氨酯层耐热老化性也良好、即使加热挥发物的生成量也少;提供设置有上述氯乙烯树脂成形体和发泡聚氨酯成形体的层合体。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将(a)氯乙烯树脂、(b)特定的偏苯三酸酯类增塑剂和(c)特定的邻苯二甲酸二酯类增塑剂掺混而成的粉体成形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为一种粉体成形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所述粉体成形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为将100质量份的(a)氯乙烯树脂、65~105质量份的(b)以下述式(1)所表示的偏苯三酸酯类增塑剂、10~50质量份的(c)以下述式(2)所表示的邻苯二甲酸二酯类增塑剂掺混而成,(c)以下述式(2)所表示的邻苯二甲酸二酯相对于全部增塑剂的掺混比例为5~50质量%。
[化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瑞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瑞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85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