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容量压缩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29381.0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7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27/08 | 分类号: | F04B2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容量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利用制冷剂中含有的油对被润滑部进行润滑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特别地,涉及能对朝被润滑部供给的油供给量进行调节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热泵式空调装置等中使用的可变容量压缩机中,供给在压缩机内循环的制冷剂中所含的油,来对压缩机的滑动部等被润滑部进行润滑。
然而,在压缩机运转中,有时油会过度积存在压缩机内的曲柄室中。一旦油过度地积存在曲柄室中,则曲柄室内的旋转体在低速时没有问题,但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会高速地搅拌油,并因该搅拌而产生摩擦热。因该摩擦热而会使油、曲柄室内的温度显著升高,从而使压缩机整体也处在高温下。一旦处在高温下,便会使树脂材料、橡胶材料构件的耐久性降低。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技术:通过将油的积存室与压缩机内部空间(曲柄室)连通地配置在压缩机外部,在旋转构件高速旋转时会增大油所受到的离心力,以将过剩的油积存在油积存室中,从而实现了抑制摩擦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9-15026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若油经由油导入通路而积存在上游的积存室内,则封闭在积存室内的制冷剂会受到加压,而使油不容易顺畅地流入积存室,因而,该技术是很难在积存室内积存足够量的油的结构。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通过在可变容量压缩机中根据压缩机内的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来适量地调节朝被润滑部供给的油供给量,从而能确保润滑性能并能确保各构件的耐久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包括:圆筒状收纳构件;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被驱动而在非水平面内绕该圆筒状收纳构件的中心轴旋转;多个活塞,这些活塞在形成于上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中心轴外侧周围的多个汽缸内沿着与上述中心轴平行的轴向往复运动,来将制冷剂吸入、排出;运动方向转换机构,该运动方向转换机构将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述活塞的往复运动;以及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对活塞相对于上述运动方向转换机构的旋转构件旋转量进行往复运动的转换量进行控制,来对制冷剂排出量进行控制,上述可变容量压缩机包括以下结构。
在上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对上述旋转构件进行收纳的内侧空间、即上述旋转构件的回转轨迹的外侧配置有挡油部,该挡油部将受到离心力作用的制冷剂中的油挡住。
配置有多个连通孔,这些连通孔形成为贯穿上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外,并具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其中,上述第一连通孔相对于上述挡油部而靠近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上述第二连通孔配置成在旋转方向上远离上述第一连通孔。
配置有积存室,该积存室以经由上述多个连通孔与上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侧空间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外侧,并对制冷剂中的油进行积存。
发明效果
在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侧空间内,通过旋转构件的旋转,与制冷剂一起被搅拌而受到离心力作用的油被挡油部挡住,上述被挡住的油会经由靠近的第一连通孔而流入至积存室内。
此时,通过将油积存室内的制冷剂经由多个连通孔中的位于上侧的连通孔排出至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侧空间来抑制积存室内的加压,从而可使油顺畅地流入至积存室内。
此外,在从第一连通孔流入(或欲流入)的油量与积存在积存室内的油因自重而从任一连通孔流出(或欲流出)的油量达到平衡的状态下,能将过剩的油积存在积存室中。
此处,在旋转构件高速旋转时,由于在积存室中积存大量的过剩油来使被旋转构件搅拌的油量减少,因此,能抑制因该油搅拌而产生摩擦热,以确保润滑性能、耐久性。
另一方面,在旋转构件处于低速时,因油所受的离心力降低来抑制油积存在积存室内,从而能增大留在圆筒状收纳构件的内侧空间内的油量,并能增大供给至压缩机内的被润滑部的油量来确保良好的润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F-F向视剖视图。
图3是从前方观察上述压缩机的图。
图4是图3的C-C向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积存室设置在从上方朝下方旋转的一侧的另一例的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电有限公司,未经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9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长因子复合物
- 下一篇:碱性乙酰胆碱受体亚型选择性的二氮杂二环烷的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