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桩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30133.8 | 申请日: | 201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1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宋奇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奇镛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E02D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经志强;王莹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桩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涉及一种一部分由混凝土桩,一部分由钢管桩形成的复合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桩基作为在支撑层深时所采用的基础形式的一种,通过在打进所述支撑层的桩上构建上部建筑物,能够在支撑层上稳定地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用于桩基的桩子有混凝土桩、钢管桩及复合桩。混凝土桩指RC桩、PHC桩、PC桩等,具有桩子自身的前端被封闭从而前端支撑力高的优点,而且材料费与钢管桩相比便宜2~3倍左右,具有能够节约工程费的优点。
但是,当上部负荷作用在基础上时,将对桩子上部施加最大的剪力、弯曲力矩及轴向力,混凝土桩对剪力及力矩的阻力小,需要较多的桩子,存在工程费不可避免增加的问题。
一方面,钢管桩,其桩子材质均匀,在桩子的全长上对负荷的阻力均匀,特别是对弯曲力矩及剪力的阻力优异。尤其在完成向地中的嵌入后,通过切割突出到地表上的桩子的其余部分能够再使用,可以将资材损失最小化。但是,钢管桩存在其资材费与普通的水泥管相比贵出2~3倍左右的缺点。
为了最大地发挥如上所述混凝土桩和钢管桩的优点,提供有一种在混凝土桩的上端部上结合连接板,并焊接连接钢管的复合桩。即,复合桩的桩子下部使用前端支撑力优异且资材费低廉的混凝土桩,在受到大的力矩及剪力作用的桩子上部连接对其阻力优异的钢管桩,从而具有能够节约工程费的优点。
但是,在施工现场上,在混凝土桩的上端焊接钢管桩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成为费用增大的原因。此外,当打桩复合桩时,锤子施加到钢管桩的冲击不能完全传递到混凝土桩,因此存在施工性能下降的缺点。由此,迫切地需要一种能够节省制造成本且施工性能良好的复合桩。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不仅能够节约制造成本,而且增大施工性能的复合桩。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混凝土柱,其由两端面及侧面构成;受拉构件,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柱的两端面上,并对所述混凝土柱施加压缩力;及钢管,其形成为包覆所述混凝土柱的一部分侧面,并形成有多个混凝土注入孔;所述混凝土柱形成为:其整个长度被区分为所述钢管包覆的区域和所述混凝土柱的所述侧面直接暴露的区域。
在此,在所述钢管内周面上形成有用于结合所述混凝土柱的结合凹凸部。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类型,提供一种复合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桩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准备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受拉构件的钢筋组件;在所述钢筋组件的一端插入比所述复合桩的整体长度短的圆筒形钢管,使得沿着所述复合桩的长度方向包覆所述钢筋组件的一部分;将所述钢筋组件和所述钢管插入到下部模子中;将所述钢筋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部模子的一端上,再将另一端结合在拉伸装置上;在所述下部模子中注入混凝土,并在所述下部模子上连接上部模子;驱动所述拉伸装置,拉伸所述受拉构件;在拉伸所述受拉构件的状态下,离心铸造后进行养护;及解除与所述拉伸装置的结合,脱去所述上部模子及所述下部模子。
在此,优选地,在所述钢管的表面上形成有混凝土注入孔,使得混凝土能够向内部流入,在向所述下部模子中注入混凝土时,通过所述混凝土注入孔,向所述钢管内部注入混凝土。
在所述钢管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凹凸部。
将波纹钢板卷成圆形形成所述钢管更加有效。
此外,优选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混凝土注入孔注入所述混凝土后,在所述下部模子上连接所述上部模子前,在所述混凝土注入孔中设置挡板的步骤。
在所述挡板的与所述混凝土相接触的面上突出形成有结合用凸起。
此外,在向所述下部模子中注入混凝土的步骤中,可以在所述钢管的内侧插入混凝土输送管后,通过向所述钢管的内侧泵送混凝土来实现。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准备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受拉构件的钢筋组件;在所述钢筋组件的一端下部上设置下部钢管,所述下部钢管的一半被切开且比所述复合桩的长度短;在所述钢筋组件及所述下部钢管的下部设置下部模子;将所述钢筋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部模子的一端上,将另一端结合在拉伸装置上;在所述下部模子及所述下部钢管中注入混凝土,在所述下部钢管的上部设置上部钢管,在所述下部模子上连接上部模子;驱动所述拉伸装置,拉伸所述受拉构件;在拉伸所述受拉构件的状态下,离心铸造后进行养护;及解除与所述拉伸装置的结合,脱去所述下部模子及所述上部模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奇镛,未经宋奇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01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