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30611.5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9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久田祐子;泽田裕宣;森永润一;浅田胜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68 | 分类号: | G02F1/1368;G02F1/1335;G09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使用了显示面板中的多原色的显示技术,特别涉及能边用4色以上的多原色来构成各像素,边发挥高亮度且色再现范围大等显示特性,可适用于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连续焰火状取向)、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畴垂直取向)、IPS(In-Plane-Switching:面内开关)等各种显示模式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一般包含包括红(R)、蓝(B)、绿(G)的基本3原色或比其多的色单位来构成1个像素,应用各种方式的面板来提供从移动显示面板到大型显示面板为止的多种产品。其中,液晶显示面板是在一对玻璃基板等中夹持液晶显示元件而构成,利用薄、轻且低功耗的特点而成为在移动用途、各种监视器、电视等日常生活、商务中不可或缺的装置。近年来,在电子书、相框、IA(产业设备)、PC(个人计算机)用途等中被广泛地应用,在这些用途中,存在以下趋势:强烈要求以搭载于中小型机种为目的、具有高清晰、高透射率特性的移动显示面板。
作为该显示面板,报告了以下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5。):上述技术涉及使用以白亮度的提高等为目的而按照每一色改变像素面积的RGBY像素等4色以上的多原色像素的显示装置(主要是电视机种等)。
另外,公开了以下有源元件基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其中,形成有多根信号线和与该信号线交叉的多根扫描线,并且在信号线与扫描线的各交叉部分别配置有源元件和像素电极,且上述像素电极至少与上述信号线重叠地配置,与在和扫描线平行的方向上相邻并成对的2个像素电极对应的各信号线集中配置在成对的任一方像素电极上的比该像素电极的边靠内侧的位置。
而且,公开了以下薄膜晶体管显示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其具备:多根栅极线,其形成于绝缘基板上;栅极绝缘膜,其覆盖上述栅极线;多个半导体,其形成于上述栅极绝缘膜上部;漏极电极,其形成于上述栅极绝缘膜上部,从与上述栅极线交叉的多根数据线和上述数据线分离,与上述数据线并排而延伸;导电体,其与上述漏极电极连接,与前级的上述栅极线重叠;保护膜,其覆盖上述数据线和上述漏极电极;以及像素电极,其通过上述保护膜的第1接触孔与上述漏极电极电连接,配置在被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包围的像素区域中,上述数据线与彼此相邻的上述像素区域的上述像素电极中的一个完全重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063620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7/088656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3:特开2008-015070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8/153003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07/013210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6:特开2005-99733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2005-1736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5中记载的现有设计的显示面板中,将RGB等3色液晶面板设为RGBW(W为白色)、RGBY(Y为黄色)等4色等,实现了多原色化,而且根据色的不同来改变开口率(显示面积)(图11),最理想的是,增大视觉灵敏度相对地低的色(R、B)的面积来尽量避免(难以视觉识别)单色的亮度降低,提高白亮度,由此能得到满足亮度和大的色再现范围两者的面板。但是,在该现有设计的显示面板中,当实现多原色化,特别在高清晰面板中实现多原色化时,发生制造工序中的局部对准偏差和/或图案的线宽变化等完成偏差时的影响变大。其结果是,所谓的分块等亮度不均被视觉识别。
作为其原因,可以考虑是下面的内容。在面板的清晰度高且副像素(图像元素)小的情况下,设为4色以上的多原色且根据色的不同来改变开口率,由此,小的副像素的面积大幅度地降低,因此,总电容大幅度地降低。另一方面,副像素电极-信号线(源极总线)间的电容(Csd)为大致恒定,发生了局部对准偏差时的电容变化(ΔCsd)也是恒定的,因此,在总电容中所占的电容变化率与RGB3色时相比变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06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