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化学芯片、其制造方法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2599.1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3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关泽隆一;麻生凉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特宝思科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5/08 | 分类号: | G01N35/08;G01N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化学 芯片 制造 方法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微型化学芯片,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试样导入口的第一基板、具有试样流路的第二基板、和具有试样排出口的第三基板,所述试样导入口形成为贯通所述第一基板的正反面的孔,所述试样流路形成为贯通所述第二基板的正反面的狭缝,所述试样排出口形成为贯通所述第三基板的正反面的孔,所述第二基板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三基板之间,所述试样导入口与所述试样排出口经由所述试样流路连通,所述试样流路的至少一端形成为开放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样流路的两端形成为所述开放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基板交叉地形成有多个所述试样流路,所述试样导入口和所述试样排出口配置于多个所述试样流路的交叉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试样流路以所述试样导入口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由透光性材料构成。
6.一种微型化学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的制造方法,该微型化学芯片的制造方法具有:
第一工序,将形成有所述试样导入口的所述第一基板、形成有所述试样流路的所述第二基板、和形成有所述试样排出口的所述第三基板配置到所述试样导入口与所述试样排出口经由所述试样流路连通的位置并进行贴合;和
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后,对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三基板进行切除,使得所述试样流路的所述端部变成所述开放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工序中,以各个所述试样流路的从所述开放口至所述试样导入口的长度相等的方式进行切除。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以下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后,利用毛细管现象从所述试样流路的所述开放口导入试剂,使不同的所述试剂固定在各自的每个所述试样流路。
9.一种微型化学芯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的使用方法,预先将试剂固定在所述试样流路,并使试样溶液与所述试样导入口接触,由此,利用毛细管现象将所述试样溶液导入所述试样流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毛细管现象从所述试样流路的所述开放口导入所述试剂,使不同的所述试剂固定在各自的每个所述试样流路。
11.一种微型化学芯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为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的使用方法,将选择性底物预先固定在各个所述试样流路,使包含与所述选择性底物对应的酶的试样溶液与所述试样导入口接触,由此测定酶活性。
12.一种微型化学芯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为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的使用方法,将选择性引物预先固定在各个所述试样流路,将基因扩增试剂与模板DNA作为试样溶液并使其与所述试样导入口接触。
13.一种微型化学芯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的使用方法,在导入所述试样后,对所述试样流路进行油密封。
14.一种微型化学芯片的专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其为用于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的使用方法的专用容器,能够载置所述微型化学芯片,并添加作为所述油密封使用的矿物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型化学芯片的专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为了控制所述微型化学芯片的反应温度,使用金属或硅、或者它们两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特宝思科润株式会社,未经美特宝思科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259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镇流荧光灯
- 下一篇:增强CIK细胞增殖能力及提高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