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的无纺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2975.7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5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马丁·登策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格里碳素欧洲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6 | 分类号: | D04H1/46;D04H5/02;D04H5/04;D04H5/06;D04H1/498;D04H1/485;D04H1/488;D04H1/4242;D04H1/74;D04H1/4374;D04H1/4274;D04H1/06;B29B11/1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蔡石蒙;车文 |
地址: | 德国威***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纺织 | ||
1.一种平面纺织结构(1),所述平面纺织结构(1)包含增强网格(3)和至少一个平面地位于所述增强网格(3)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毛绒层(2),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纺织结构(1)展现从40至140g/cm2的单位面积重量,
-所述毛绒层(2)主要由碳纤维组成,
-所述平面纺织结构(1)中的所述碳纤维占所述单位面积重量的60至97%,
-所述增强网格(3)展现从2.5至12.5g/m2的成合适比例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
-所述平面纺织结构(1)被硬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纺织结构(1)展现80-11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
-所述平面纺织结构(1)中的所述碳纤维具有65至84%的成合适比例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
-所述增强网格(3)具有3至10g/m2的成合适比例的单位面积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网格(3)位于所述平面纺织结构(1)的外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网格(3)位于两个接连的毛绒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一项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网格(3)的材料包含聚酯和/或玻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一项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网格的拉条(30)展现120至350分特的纤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一项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网格(3)的交叉点展现粘合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一项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网格(3)被设计为无纬纤维织物。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网格(3)展现:在特定方向上的一片平行的纵向拉条(4a),以及与所述平行的纵向拉条斜交的多片平行的斜拉条(4b、4c),其中一片平行的斜拉条(4b)相对于所述平行的纵向拉条(4a)以大于45°且小于90°的角度被定位,而对于另一片平行的斜拉条(4c),所述角度小于-45°且大于-90°,并且两片平行的斜拉条(4b、4c)各自相对于所述平行的纵向拉条(4a)的角度在数字上都是相等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拉条(4a)相互隔开5至20mm,并且所述斜拉条(4b、4c)相互隔开7至5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网格(3)具有方格形设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其特征在于,各个平行的拉条(5a)相互隔开10至5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一项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绒层(2)主要由人造短纤维组成。
14.一种包含至少两个平面地联结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一项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的物品。
15.一种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一项所述的平面纺织结构(1)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纺织结构(1)被浸透聚合物基质。
16.一种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品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被浸透聚合物基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中的一项所述的部件的用途,用来制造汽车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格里碳素欧洲公司,未经西格里碳素欧洲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297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Diameter会话审核
- 下一篇:光通信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