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用药液移送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34300.6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5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冲山忠;立崎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JMS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成坤;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用药 移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安瓿瓶(ampoule)或瓶(vial)等药液容器内的药液移送到输液袋内时使用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
背景技术
当用点滴将安瓿瓶或瓶等药液容器内的抗癌剂等药液给药至患者的静脉中时,通常在此之前用注射器将药液容器内的药液移送到大容量的输液袋内来调制。药液的移送通过如下所述来进行:将安装在注射器前端的针插入到药液容器内并将药液容器内的药液吸入到注射器内,然后将该针穿刺到输液袋的接口的橡胶塞并将药液注入到输液袋内。
基于患者的体重或者体表面积等来决定向患者给药的药液量。根据决定后的药液量来决定所需的药液容器的数量。操作者必须将所需数量的药液容器内的药液移送到输液袋内。例如,当药液是抗癌剂时,药液容器的数量超过10瓶是并不少见的。
当用小容量的注射器来移送药液时,从药液容器向输液袋的药液移送操作次数增多。即,将安装在注射器前端的针交替扎入药液容器和橡胶塞的次数增多,移送操作变得烦杂。
如果用大容量的注射器来移送药液,将多个药液容器内的药液连续吸入注射器内,然后将药液一起注入输液袋内,则能够减少将针交替扎入药液容器和橡胶塞的次数。但是,由于一般大容量的注射器的柱塞的推拉操作需要大的力,所以操作者的肉体负担增大。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4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417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679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10338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平8-506881号公报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10/061742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7:国际公开第2010/061743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第33899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高效地将药液容器内的药液移送到输液袋内。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的特征在于,具有:筒状体,具有药液流路,插入到药液容器;连接口,连接注射器;连接器,连接到输液袋的接口;移送器主体,在内部形成内腔,该内腔与上述药液流路、上述连接口以及上述连接器连通;第一止回阀,设置在上述药液流路与上述内腔之间的流路上,允许从上述药液流路向上述内腔的药液的流动,并限制向其反方向的药液的流动;第二止回阀,设置在上述连接器与上述内腔之间的流路上,允许从上述内腔向上述连接器的药液的流动,并限制向其反方向的药液的流动。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由于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将注射器前端的针交替扎入药液容器和输液袋的橡胶塞的操作,所以能够高效地将药液容器内的药液移送到输液袋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中穿刺瓶之前的瓶针以及其周边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3B是表示穿刺瓶之后的瓶针以及其周边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涉及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的其他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本发明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中,上述筒状体保持在上述移送器主体上,并且上述连接口设置在上述移送器主体上。由此,能够将注射器、移送器主体和筒状体作为一体物来处理(操作)。因此,当筒状体是例如套管时,能够容易地在将套管插入到安瓿瓶的状态下进行注射器的柱塞的推拉操作。另外,当筒状体是例如瓶针时,能够容易地在将瓶针穿刺入瓶的橡胶塞的状态下向上方举起瓶并进行注射器的柱塞的推拉等操作。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注射器与上述筒状体配置于同轴上。由此,当筒状体是例如套管时,在注射器的柱塞的推拉操作时易于保持套管的位置和姿势。另外,当筒状体是例如瓶针时,能够以与将安装在注射器前端的瓶针穿刺入瓶的橡胶塞的以往的操作实际上相同的感觉进行将瓶针穿刺入瓶的橡胶塞的操作。
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连接口上形成外螺纹,该外螺纹与在锁定部上形成的内螺纹螺合,该锁定部包围上述注射器前端的鲁尔公接头。由此,在连接口与注射器能够分离的医疗用药液移送器中,能够降低药液在连接口与注射器的连结部分漏出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JMS,未经株式会社JMS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4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