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连续、加强和组合的形式向预加热的金属材料的冶炼炉连续进料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4532.1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3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C·贾瓦尼;N·A·M·蒙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诺恩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F27B3/18;F27D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志强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加强 组合 形式 加热 金属材料 冶炼 进料 系统 | ||
1.一种用于加热通过第二水平加热区域(34)连续送入冶炼炉(30)中的金属原料(31)的方法,其中从所述冶炼炉(30)收集的热排放烟气通过所述第二水平加热区域(34),所述热排放烟气进行所述原料(31)的加热阶段,其特征在于:就在所述金属原料在进入所述第二水平加热区域(34)之前,通过与从所述冶炼炉(30)中收集的所述热排放烟气的不同的加热装置对所述金属原料(31)实施预加热阶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预加热区域(33)中,所述第一预加热区域(33)借助中间烟气抽空区域(35)与所述加热区域(34)以可操作的方式相连,来自所述第二水平加热区域(34)和第一预加热区域(33)的所述热排放烟气被传送到所述中间烟气抽空区域(3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加热区域和第二水平加热区域(33,34)具有烟道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烟道区域(33)的高度低于第二烟道区域(34)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从所述冶炼炉(30)中收集的热排放烟气不同的加热装置由燃烧器(11)构成。
6.如权利要求3和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加热烟道区域(33)内。
7.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所述热排放烟气的温度和组分探测器(24,25),用于控制所述与从所述冶炼炉(30)中收集的热排放烟气不同的加热装置,所述温度和组分探测器(24,25)与用于抽空相同热排放烟气的所述中间烟气抽空区域(35)对应地设置在塔(19)的底部,管道(20)从所述塔(19)的顶部延伸以便收集和抽空所述热排放烟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通道(8)中的温度监测系统(26),用于控制所述与从所述冶炼炉(30)中收集的热排放烟气不同的加热装置。
9.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离开所述中间烟气抽空区域(35)的所述热排放烟气的温度和组分的探测器(36,37),用于控制将二次燃烧的氧气注入和/或将外部空气送入所述冶炼炉和/或第一预加热区域(33)中。
10.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离开所述中间烟气抽空区域(35)的所述热排放烟气的温度和组分的探测器(38),用于调节在冶炼炉中的熔融过程中使用的氧气和煤的流量。
11.一种用于加热通过第二水平加热区域(34)连续送入冶炼炉(30)中的金属原料(31)的装置,其中从所述冶炼炉(30)收集的热排放烟气通过所述第二水平加热区域(34),所述热排放烟气进行所述金属原料(31)的加热阶段,其特征在于:就在所述金属原料进入所述第二水平加热区域(34)之前,通过与从所述冶炼炉(30)中收集的所述热排放烟气的不同的加热装置对所述金属原料(31)实施预加热阶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加热装置位于第一预加热区域(33)中,所述第一预加热区域(33)借助所述中间烟气抽空区域(35)与所述第二水平加热区域(34)以可操作的方式相连,来自所述第二水平加热区域(34)和第一预加热区域(33)的所述热排放烟气被传送给所述中间烟气抽空区域(35)。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加热区域和第二水平加热区域(33,34)具有烟道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烟道区域(33)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烟道区域(34)的高度。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从所述冶炼炉(30)中收集的所述热排放烟气不同的加热装置由燃烧器(11)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3和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加热烟道区域(3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诺恩股份公司,未经特诺恩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45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LC控制的发动机熄火系统
- 下一篇: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