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及设有近红外反射膜的近红外反射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5305.0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6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彰久;荒井健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B32B7/02;B32B27/18;G02B5/26;G02B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反射 制造 方法 设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低成本、可大面积化且涂膜均匀性优异的近红外反射膜的近红外反射膜制造方法及设有近红外反射膜的近红外反射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对节能的关注提高,因此,从减少冷气设备负荷的观点出发,对安装在建筑物及车辆的窗玻璃上从而遮断太阳光热线透射的近红外反射膜的要求提高。
目前,作为近红外反射膜,提出有用蒸镀法、溅射法等干式制膜法制作交替叠层有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叠层膜的方法。但是,对干式制膜法而言,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由于需要大型的真空装置,因此制造成本高,难以大面积化,另外,多在高温下进行处理,因此只能使用耐热性原材料等作为支承体。
针对上述问题,作为使用湿式涂布法制作的方法,公开有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使用TiO2溶胶/SiO2溶胶交替进行叠层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在使用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成膜方法中,由于将低折射率层及高折射率层交替叠层并反复进行涂布干燥固化,因此,生产率差,另外,由于干燥时的涂膜发生对流,各折射率层中的面内均匀性被破坏,导致折射率不均,另外,在使用溶胶的方法中,也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在粒子彼此凝聚而粘结的过程中,同样地,折射率层中折射率的面内均匀性被破坏,最终产生红外反射面不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66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665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近红外反射膜的近红外反射膜制造方法及设有近红外反射膜的近红外反射体,所述近红外反射膜的制造成本性能优异、可大面积化、涂布稳定性优异、面内的折射率不均耐性优异且具有高涂膜均匀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1、一种近红外反射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制造在支承体上交替叠层有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近红外反射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相邻的该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差调整为0.3以上,且该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使用下述高折射率层涂布液和低折射率层涂布液形成,将所述高折射率层涂布液和低折射率层涂布液在15℃下的粘度设为η15、在45℃下的粘度设为η45时的粘度比(η15/η45)均为2.0以上。
2、如上述1所述的近红外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高折射率层涂布液及低折射率层涂布液的所述粘度比(η15/η45)调整为100以上。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近红外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高折射率层含有作为金属氧化物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溶胶。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高折射率层含有等电点为6.5以下的氨基酸。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高折射率层涂布液和低折射率层涂布液均含有增粘多糖类或明胶。
6、一种近红外反射体,其通过将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反射膜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近红外反射膜设置于基体的至少一个面上而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近红外反射膜的近红外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及设有近红外反射膜的近红外反射体,所述近红外反射膜制造成本性能优异,可以大面积化,涂布稳定性优异,面内的折射率不均耐性优异,具有高的涂膜均匀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5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