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改善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5336.6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1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M·拉韦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约翰逊控制器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舒雄文;王英 |
地址: | 德国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改善 液晶显示器 响应 时间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其包括照明器件和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的显示装置多年来已用于许多不同的技术领域。例如,它们可广泛地用于电视机,计算机屏幕和手机。
由液晶显示器表示的图像质量(特别是当表示运动图像时)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其中所述响应时间确定液晶显示器像素从第一给定状态转变到第二给定状态所需的持续时间。如果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过长,则当表示快速移动的图像时会出现运动的不清晰(即所谓的运动模糊),这会被观看者认为是有缺陷的。因此,对提供具有最短可能响应时间的液晶显示器存在很大的需求。
此外,众所周知的是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是与温度相关的,且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特别是在约-40℃与0℃之间的温度范围内。为了确保甚至在这种温度范围内的图像表示,因此需要进行补偿或防止响应时间随着温度变化而增大。
在本上下文中,文献EP 1973 092 A2对于包括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装置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中,通过将所施加的电压(其对于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状态的变化是必要的)乘以特定因数(即所谓的过激励(overdrive)参数)来实现对所述液晶显示器响应时间的改善。然而,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将要使用的过激励参数是与温度相关的,因此必须通过相当多的校准测量来确定,或必须通过复杂的算法来估计,从而使得所提出的方法相当费时和/或是计算密集型的。此外,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40℃与0℃之间的温度范围内几乎是无效的。
与此相反,文献EP 0 438 093 A2中提出了一种包括液晶显示器、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件的显示装置,其中由温度传感器监测液晶显示器的温度变化,并由加热器件进行补偿,从而确保适于液晶显示器的工作温度,并从而确保液晶显示器的基本恒定和合适的短响应时间。该显示装置具有缺陷,其原因是使用附加的加热器件导致更高的成本并且降低了玻璃的透射率从而降低了光学光输出比。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装置,其中防止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随着温度变化而增大,且以独特地成本有效的方式得到所述显示装置。
通过包括一种器件(具体是一种照明器件)和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装置来实现该目的,其中所述器件配置成用于照亮液晶显示器,此外所述器件配置成用于加热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器件优选设置成照明器件,更优选设置成LED。由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照明器件来加热液晶显示器,以便提供足够高的液晶显示器的工作温度,从而减小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随着温度变化的增大。因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额外的加热装置即可实现对根据本发明主题的液晶显示器的加热,因此,是特别经济和紧凑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非常令人惊讶且不能预期的是在不减弱显示质量的情况下可由一种器件来实现液晶显示器的照明及其温度控制。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非常简单的方式来构建并且非常易于适于。
在本发明主题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件,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成用于测量液晶显示器的温度,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到所述控制器件,其中所述控制器件设置成用于控制照明器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件优选地是微控制器。因此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液晶显示器的温度并将所测量的温度值发送到控制器件。所述控制器件优选地设置成使得所述控制器件根据液晶显示器的所测量的温度值与预定的期望温度之间的偏差来调节照明器件的强度,使得在液晶显示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由照明器件的强度的增大而导致对液晶显示器加热,以及在液晶显示器的温度过高的情况下,由照明器件强度的减小来导致液晶显示器的冷却。因此,有利的是液晶显示器能够保持在特别适于操作的预定的期望温度下,从而确保液晶显示器的基本恒定和足够短的响应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约翰逊控制器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约翰逊控制器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53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