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5357.8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6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胜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FD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9/00 | 分类号: | H01G9/00;H01G2/08;H01M2/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国慧;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块蓄电池的蓄电模块,所述蓄电池具有将发电要素与电解液一起收纳于金属层压薄膜材料的内部而成的结构,特别涉及散热结构和绝缘结构具有特征的上述蓄电模块。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发电或风力发电等负荷均衡化装置、以计算机等为代表的电子设备的瞬时电压降低对策装置、电动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再生装置等那样的蓄电系统中,需要能量容量大且能够快速充放电的蓄电设备。在现有的铅蓄电池及其它二次电池中,在大电流的充放电方面较弱且循环寿命短,因此难以对应于那样的蓄电系统。于是,作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新的蓄电设备,近年来非水系的蓄电设备受到瞩目。
另外目前作为能够快速充放电且寿命长的非水系的蓄电设备,提出了锂离子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具备这样的结构:在柔软的层压薄膜材料的内部收纳层叠正极、负极和隔板而成的电极层叠体,并且填充有含有锂离子的有机电解液。此外,也同样提出了这样的蓄电模块(锂离子电容器模块):将如上所述结构的锂离子电容器用作单体电池,并将其层叠多块且串联或并联连接,由此获得大的功率。
然而,在这种蓄电模块中,若频繁地进行充放电,则单体电池发热从而模块整体的温度上升。尤其是在采用层叠多块单体电池并收纳于壳体内的结构的情况下,模块内部的热量难以释放,从而热量容易滞留。因此,模块的温度上升的问题变得显著,随之模块容易寿命缩短和破损。此外,即便未达到寿命缩短和破损的程度,若各个单体电池的温度不均,则在单体电池之间也会产生静电电容和内部电阻的差异,从而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模块的特性。
如上所示,在频繁进行充放电的蓄电模块中,为了长时间稳定地动作,需要将模块内部产生的热量充分地扩散到外部。于是,作为该热量对策,以往提出了几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蓄电模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等)。专利文献1、2的蓄电模块都形成为,在多个单体电池之间以夹入的方式配置金属制的平板状的良导热板,将该良导热板的端缘与散热片连接,由此形成将单体电池的热量释放到壳体等收纳体的外部的散热路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70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52501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蓄电模块的情况下,将由多块单体电池构成的层叠物以收纳于壳体等收纳体内的状态使用,但为了确保模块整体的强度,通常使用金属制壳体作为该收纳体。另外在该情况下,考虑采用例如这样的结构:在金属制壳体的外侧面安装散热片,并在内侧面连接良导热板的端缘。
但是,由于单体电池中的端子与铝层压薄膜材料之间的绝缘容量设计得较低,因此,在将铝层压薄膜材料露出于外部的单体电池用作一次电路部件的情况下,在单体电池与金属制壳体之间需要实现与预定的安全规格对应的绝缘。但是,若是上述现有结构,则在单体电池与金属制壳体之间、或在和单体电池接触的良导热板与金属制壳体之间导通,从而存在无法实现与所要求的安全规格对应的绝缘的问题。
另外,为了避免该问题,也考虑例如使用绝缘薄片等将单体电池单独地包覆来实现绝缘,但为了采取该对策,单体电池的制造成本高,结果导致模块整体的高成本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模块,能够抑制由发热引起的模块的温度上升从而防止模块的寿命缩短和破损,能够使电池温度均匀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模块的特性,并且能够实现与所要求的安全规格对应的绝缘。
以下,列举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
[1]一种蓄电模块,该蓄电模块具备多块蓄电池,上述蓄电池具有将发电要素与电解液一起收纳于金属层压薄膜材料的内部而成的结构,上述多块蓄电池以使电池主表面彼此对置的状态层叠配置并且串联或并联地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蓄电模块具备:壳体,在壳体侧面具有露出口,并且在该壳体中收纳有上述多块蓄电池;多张堆叠板,该堆叠板由具有开口部的板框状部件构成,介于上述多块蓄电池之间地配置,通过相邻的堆叠板彼此互相卡定来实现相互的定位;传热金属板,与上述蓄电池的上述电池主表面紧密接触地配置,具有以覆盖上述开口部的状态固定于上述堆叠板的平板部、和将位于上述露出口的上述平板部的端部呈直角地弯曲而成的弯曲部;以及散热片,经由传热绝缘薄片以表面接触状态与上述传热金属板的上述弯曲部热结合,并从上述露出口突出到上述壳体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DK株式会社,未经F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53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液回收装置
- 下一篇:同时测定玩具样品中6种香豆素残留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