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亚胺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聚酰亚胺膜层叠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6232.7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3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知则;园山研二;中山刚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4 | 分类号: | B32B27/34;B32B15/088;C08G73/10;C08J5/22;H05K1/0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层叠 制造 方法 | ||
与关联申请的关系
本件申请是要求基于2010年7月22日向日本专利厅申请的特愿2010-165366号的优先权的申请,该申请的公开内容也通过参照而包含其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基材层叠有聚酰亚胺膜的聚酰亚胺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特别地,涉及聚酰亚胺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材涂布包含由特定的化学组成构成的聚酰胺酸和特定的混合溶剂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其次将得到的层叠体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加热处理。
背景技术
使用了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以下也有时简写为s-BPDA。)和/或均苯四甲酸二酐(以下也有时简写为PMDA。)作为四羧酸成分、使用了对苯二胺(以下也有时简写为PPD。)作为二胺成分的聚酰亚胺,由于耐热性、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等优异,因此在各种用途中使用。
但是,将由该化学组成构成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涂布于基材,加热处理要得到由基材和聚酰亚胺膜形成的层叠体,容易发生起泡、凸出,在成型性上存在问题。因此,由该化学组成构成的聚酰亚胺膜通常采用如下方法得到:将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涂布于基材,将得到的涂膜加热干燥,制成自支持性膜,接下来将自支持性膜从基材剥离后,进而进行加热酰亚胺化处理。
另一方面,将由该化学组成构成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涂布于基材,加热处理要得到由基材和聚酰亚胺膜形成的层叠体,除了容易发生起泡、凸出这样的成型性的问题以外,存在得到的聚酰亚胺膜的耐热性等特性容易降低的问题。特别地,使用了处理容易、适合容易形成涂膜的、包含分子量比较低的聚酰胺酸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的情况下,存在得到的聚酰亚胺膜的耐热性等特性进一步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使上述化学组成的一部分成为特定的成分,抑制特性的降低,同时改进成型性的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使由上述化学组成构成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的溶液成为组合了特定的有机极性溶剂的混合溶剂,从而能够改进成型性,得到特性优异的聚酰亚胺膜的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
这些文献中,对于溶剂,优选使用将聚酰胺酸溶解的有机性极性溶剂,对于这些溶剂和与水共沸的溶剂的混合溶剂没有记载。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为了调整酰亚胺闭环度,将伴随酰亚胺化而产生的水排除到体系外,因此也能够将在使分子筛等具有脱水作用的物质存在于树脂液中的状态下加热,或者在甲苯等共沸溶剂的存在下加热,或者在减压下加热的方法等的1个或2个以上组合进行。
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在玻璃等支持基板(基材)涂布聚酰亚胺的前体,加热酰亚胺化处理,形成耐热基底基板(聚酰亚胺膜),接下来,在其上层叠透明电极层、非晶硅层、背面电极层等,进而形成保护层后,在支持基板与耐热基底基板之间剥离,得到具有可挠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说明了如果形成耐热基底基板(聚酰亚胺膜)时的加热处理不充分,形成非晶硅层时有可能发生脱气的问题。
专利文献4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用聚酰亚胺膜和用于将其粘接的剥离树脂层(聚酰胺酸)的2层形成耐热基底基板。但是,2层化由于工序增加,因此不经济并且控制也变得复杂。此外,由于必须用聚酰胺酸形成剥离树脂层,因此形成聚酰亚胺膜时的同样的问题未能充分解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3323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9-915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3-157427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5-3156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聚酰亚胺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将使用了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和/或均苯四甲酸二酐作为四羧酸成分、使用了对苯二胺作为二胺成分的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涂布于基材后加热处理,能够抑制起泡、凸出,成型性良好地得到由基材和聚酰亚胺膜形成的层叠体。该层叠体的聚酰亚胺膜的耐热性等特性良好,在该层叠体的聚酰亚胺膜进一步层叠了其他材料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起因于聚酰亚胺膜的脱气等问题。
本发明涉及以下的各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部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宇部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6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痛风的外用散剂
- 下一篇:一种用于快开门装置的提升和旋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