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用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6910.X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6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仲田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H02K1/22;H02K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转子。
背景技术
在转子芯中嵌入了永久磁体的嵌入磁体型永磁式电动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电机(为方便以下称作“IPM电机”))的电流的相位利用d轴电流、q轴电流这两个轴来控制。其结果,来自永久磁体的磁场变弱,有效利用磁阻转矩,能够广范围地实现高输出运行。
另外,尤其是磁体配置为V字型的IPM电机能够一同有效地利用来自永久磁体的转矩(磁体转矩)和磁阻转矩。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输出。
若流入d轴电流从而在永久磁体上施加反向磁场,则来自永久磁体的磁场变弱。然而,若反向磁场变大,则有可能引起永久磁体不可逆退磁。尤其是磁体配置为V字型的IPM电机,其反向磁场易于集中在d轴附近而易于产生不可逆退磁。
对此,在JP2003-143788A中,在磁体的d轴侧端面形成空隙。其结果,d轴附近部位的磁阻变大,防止了在d轴附近所产生的局部的反向磁场从永久磁体内通过,抑制了不可逆退磁。
而且,在JP2003-143788A中,在设置在d轴附近的两个空隙之间形成桥(日文:ブリッジ)。由此,获得抵抗离心力的强度。然而,若构成这种结构,则会从桥泄漏永久磁体的磁通,因而从转子交链于定子而成为转矩产生源的磁通量(为方便以下称作“交链磁通”)会降低。其结果,输出转矩将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关注于这种以往的问题点而做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交链磁通的降低,并获得较高的输出转矩的旋转电机用转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该旋转电机用转子包括:转子芯以及一对配置为开口朝向上述转子芯的外周方向的V字型的永久磁体。而且,上述一对永久磁体相互间在转子芯的内周方向上分离,上述转子芯包括连结至少分离的永久磁体之间而形成的一空隙。
下面,与附图一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用转子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
图2A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表示在转子芯上形成的空隙的顶端附近。
图2B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表示观察在转子芯上形成的空隙的转子轴侧的基端附近的放大图。
图3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图。
图4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用转子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表示使用了矩形磁体的情况。
图4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用转子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表示使用了不是矩形且没有相互平行的面的磁体的情况。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用转子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
图6是说明根据式(2)的作用效果的图。
图7A是表示空隙的基端部分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7B是表示空隙的基端部分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7C是表示空隙的基端部分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7D是表示空隙的基端部分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7E是表示空隙的基端部分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7F是表示空隙的基端部分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8是表示空隙的顶端部分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9A是表示又配置了永久磁体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9B是表示进一步配置了永久磁体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10A是表示第1比较例的图,是与转子轴垂直的截面,表示全周的1/4(机械角度90°)。
图10B是表示第1比较例的图,是观察在转子芯上形成的空隙的转子轴侧的基端附近的放大图,表示磁通的分布。
图11是表示第2比较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用转子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是与转子轴垂直的截面,表示全周的1/4(机械角度90°)。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2A表示在转子芯上形成的空隙的顶端附近,图2B表示观察在转子芯上形成的空隙的转子轴侧的基端附近的放大图。
旋转电机用转子1具有转子轴10、转子芯20、以及永久磁体31的组30。
转子轴10为转子1的旋转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69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