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多容器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7070.9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0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扬·利希滕贝格;沃尔夫冈·莫里茨;延斯·克尔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丝佛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静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容器 | ||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容器板(multi-well plate,多孔板)。本发明特别涉及允许可靠且精确地装载多个容器的悬滴(hanging-drop)多容器板。
多容器板已成为用于生化分析和基于细胞分析的研究和开发的常规工具。使用基于细胞分析的技术主要基于在具有多达1536个容器的多容器板中生长的单层细胞培养。
然而,只限制单层培养的生物相关性。适当的仿组织三维(3D)环境和受控的共培养模式的缺乏阻碍了原生的细胞表型和功能(Abbott,Nature2003(21)870-2;Griffith和Swartz,Nat Rev Mol Cell Biol.2006(7)211-24;Yamada和Cukierman,Cell.2007(130)601-10)。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关性的器官型细胞培养模型的使用提高了与单层系统相比的可预测性(Justice等人,Drug Discov Today2009(1-2)102-7)。然而,用于器官型组织的生成的中通量至高通量相容技术的开发是艰难的。
已开发在以第WO2010/031194号公布的PCT申请中公开的用于微组织(microtissue)生成的悬滴板来直接代替标准的多容器板,而不需要额外的材料或加工步骤。在WO2010/031194中公开的悬滴板的容器设计使得能够通过在96容器板或384容器板中进行顶部装载而产生悬滴。包括通过竖直的微通道连接的入口和培养室的该板设计的缺点在于,它需要在装载过程中使吸液管尖端直接接触在各个容器的表面上,导致吸液管尖端的变形,并且在容器和/或吸液管甚至略微未对准的情况下,导致液体处理的不准确,从而导致装载在每个容器中的液体的体积的显著变化。对于目前的高灵敏度分析技术而言,精确的体积控制是强制性的,以取得显著效果。
本发明的概要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容器板,特别是一种没有上述问题的悬滴多容器板。
特别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容器板,特别是一种允许对装载在容器中的液体的量的精确控制的悬滴多容器板。
这些目的通过这样一种多容器板来实现:该多容器板包括:多个容器;框架,以确定的布置保持多个容器;支撑元件,用于当将多容器板设置在表面上时接触该表面,其中,这多个容器中的至少一个容器相对于所述支撑元件是可弹性地移位的。
根据本发明的变型实施例,多容器板中的至少一个容器、容器的子集、所有容器或框架的所述弹性移位使得能够引起单通道头或多通道头的吸液管吸头的竖直和水平位置的变化,该单通道头或多通道头必须在特定的空间位置处精确地设置在容器表面上。
本发明的多容器板可以用于培养细胞或组织、用于进行分析或用于进行蛋白质结晶。
现在基于在示意性附图中描绘的选定的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多容器板,这些附图应示出优选的实施例,而并非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的简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弹簧和弹性互连元件的容器的顶视图。
图2是图1的容器的透视图。
图3是图1的容器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弹簧和弹性互连元件的8容器条带(stripe)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8容器条带的透视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容器板的顶视图。
图6b是图6a的多容器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b的剖视图的细节的透视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不同位置调节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多容器板。
图9示意性示出了不同位置调节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多容器板。
图9a示意性示出了具有提供入口的柔性的弹性层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多容器板。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以柔性材料铸造的容器的透视图。
图11示出了待固定在刚性支撑件上的具有切口的图10的容器的变型实施例。
图12示出了与使用现有技术的悬滴容器相比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悬滴容器的改进的吸液精度。
图13示出了与两种手动吸液模式相比使用具有自动平行吸液系统的根据本发明的悬滴容器的改进的吸液精度。
图14示出了形成在柔性微容器板中的细胞聚集体的大小的低批次间变化。
本发明的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丝佛若有限公司,未经银丝佛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70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