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态光子带隙光纤、使用了固态光子带隙光纤的光纤模块、光纤放大器以及光纤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7557.7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8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谷川庄二;竹永胜宏;柏木正浩;齐藤晋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藤仓;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H01S3/06;H01S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 光子 光纤 使用 模块 放大器 以及 激光器 | ||
1.一种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具有:
纤芯区域,其位于光纤的针对长度方向的截面的中心部分,由低折射率的固体物质形成;
包层区域,其具有由低折射率的固体物质形成的基体部,并包围所述纤芯区域;以及
多个微细的高折射率散射体,其设于所述包层区域中,按照包围所述纤芯区域的方式分散配置,并由高折射率的固体物质形成;
通过在被保持为规定的弯曲半径的状态下,利用因弯曲而产生的基模与高次模的弯曲损耗之差,来抑制高次模下的传输,实际上仅传输基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散射体被配置成在包围所述纤芯区域的所述包层区域中,具有层状的周期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散射体在包围所述纤芯区域的所述包层区域中被周期性配置成三角栅格状,
所述高折射率散射体的周期构造在光纤的半径方向至少设有4层以上,
在假定为从所述光纤的横截面的中心位置向半径方向外侧将所述高折射率散射体周期性配置为三角栅格状的情况下,所述纤芯区域具有与从所述光纤的横截面的中心位置除去了2层以上所述高折射率散射体的区域相当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芯区域和所述包层区域的基体部由以石英玻璃为主成分的物质构成,所述高折射率散射体由添加了锗的石英玻璃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被保持为所述规定的弯曲半径的状态下的基模的弯曲损耗为0.1dB/m以下,并且,高次模的弯曲损耗为3dB/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有效纤芯截面积为200μm2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将使用波段设在固态光子带隙光纤的第一透射频带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弯曲半径被保持在40~200mm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散射体的三角栅格状的周期间隔在8~16μm的范围内,并且,所述高折射率散射体与所述包层区域的基体部的相对折射率差在1.0~3.0%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有效纤芯截面积为300μm2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散射体的三角栅格状的周期间隔在10~16μm的范围内,高折射率散射体与包层区域母材的相对折射率差在1.3~3.0%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弯曲半径在90~200mm的范围内,有效纤芯截面积为450μm2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散射体的三角栅格状的周期间隔在8~11μm的范围内,所述高折射率散射体与所述包层区域的基体部的相对折射率差在1.5~3.0%的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弯曲半径在40~90mm的范围内,并且,所述有效纤芯截面积为350μm2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6~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在被保持为40~200mm的范围内的弯曲半径的状态下,基模的弯曲损耗为0.1dB/m以下,并且,高次模的弯曲损耗为10dB/m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7~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态光子带隙光纤,其特征在于,
以标准化频率为1.2~2.0的范围的波长被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藤仓;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未经株式会社藤仓;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755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