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及相应的运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37724.8 | 申请日: | 201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2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M·席林;F·奥托;K·罗斯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张亚非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相应 运行 方法 | ||
1.一种用于运行——特别是汽车的——增压内燃机(28)的方法,
-其中至少在具有稀燃运行类型的稀燃范围(23)中同时实施内部排气再循环和外部排气再循环,
-其中在稀燃范围(23)中,外部排气再循环的排气再循环率(25)随着内燃机的负荷和/或转速的增大而提高。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稀燃范围(23)中同时使内部排气再循环的排气再循环率(26)随着负荷和/或转速的增大而下降。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稀燃范围(23)中,通过外部排气再循环的排气再循环率和内部排气再循环的排气再循环率形成的总排气再循环率(27)随着负荷和/或转速的增大而下降。
4.按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稀燃范围(23)仅在预先确定的负荷范围和/或转速范围中实施,而在较大的负荷和/或转速情况下则实施均质运行(24)。
5.按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主动地借助排气再循环阀(41)对外部排气再循环的排气再循环率进行调节,和/或
-被动地通过换气过程的动态性能和/或主动地对内部排气再循环的排气再循环率进行调节。
6.按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内部排气再循环通过提前打开内燃机(28)相应气缸(30)的至少一个进气门(43)和/或通过滞后关闭相应气缸(30)的至少一个排气门(44)来实施,和/或
-外部排气再循环通过低压-排气再循环管道(40)来实施,该低压-排气再循环管道使内燃机(28)的排气系统(34)在排气涡轮增压器(36)的涡轮机(37)的下游处与内燃机(28)的进气系统(32)在排气涡轮增压器(36)的压缩机(38)的上游处流体连接。
7.一种——特别是汽车的——增压内燃机,包括:
-用于使排气(35)从内燃机(28)的气缸(30)排出的排气系统(34),
-用于向气缸(30)输送新鲜空气(33)的进气系统(32),
-排气涡轮增压器(36),该排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37)设置在排气系统(34)中,而该排气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38)设置在进气系统(32)中,
-低压-排气再循环管道(40),该低压-排气再循环管道用于使排气系统(34)在涡轮机(37)下游处与进气系统(32)在压缩机(38)上游处流体连接,
-用于控制气缸(30)的换气过程的换气门(43、44),
-用于操纵换气门(43、44)的配气机构(45),该配气机构构造成:至少在分层充气运行(23)期间通过提前打开相应气缸(30)的至少一个进气门(43)和/或通过滞后关闭相应气缸(30)的至少一个排气门(44)实现内部排气再循环。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控制低压-排气再循环管道(40)的排气再循环阀(41)。
9.按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方法来运行内燃机(28)的控制装置(50)。
10.按权利要求7~9之一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配气机构(45)具有至少一个凸轮轴(46、48),该至少一个凸轮轴包括控制排气门(44)和进气门(43)的多个凸轮(47、49),其中,相应凸轮(47、49)的凸轮型线构造成,使滞后关闭的排气门(44)和/或提前打开的进气门(43)的气门行程-曲轴转角曲线(6、8、12、15)具有至少四个拐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77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