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晶体管基板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37969.0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3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美崎克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G02F1/1368;H01L21/306;H01L21/308;H01L21/336;H01L21/768;H01L23/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晶体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晶体管和具备该薄膜晶体管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具有使用了包含氧化物半导体的半导体层的这种薄膜晶体管的薄膜晶体管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以及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薄膜晶体管基板中,作为图像最小单位的各像素的开关元件,使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以下称TFT)。以往使用半导体层包含非晶硅的TFT,但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具有包含氧化物半导体的半导体层的TFT,来代替具有非晶硅半导体层的TFT。该具有氧化物半导体层的TFT表现出高迁移率、高可靠性和低截止电流等优良的特性,因而被广为研究。
底栅结构的TFT通常包括:设置在玻璃基板上的栅极电极;以覆盖该栅极电极的方式设置的栅极绝缘膜;以与栅极电极重叠的方式设置在该栅极绝缘膜上的半导体层;和以彼此隔开间隔地与该半导体层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栅极绝缘膜上的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在露出到该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的半导体层部分设置有沟道部。并且,TFT被设置在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上的层间绝缘膜覆盖。层间绝缘膜上设置有到达漏极电极的接触孔,接触孔的表面被包含透明导电膜的像素电极覆盖,从而使得像素电极与漏极电极电连接。
其中,漏极电极通常具有多层金属薄膜层叠的结构。作为漏极电极的层叠结构,例如能够列举这样的结构,即,从栅极绝缘膜一侧起依次层叠有包括钛膜的第一导电膜、包括铝膜的第二导电膜和包括氮化钼膜的第三导电膜。
在为了形成接触孔而进行蚀刻时,以从层间绝缘膜的表面贯通至漏极电极的方式设置接触孔,该蚀刻通过例如使用氟系气体作为蚀刻气体的干式蚀刻来进行。此时,当利用蚀刻气体开设的接触孔到达漏极电极时,接触孔贯通第三导电膜,第二导电膜(铝膜)露出到接触孔表面。
当露出到接触孔表面的铝膜与蚀刻气体接触时,在铝膜表面会形成氟化铝膜。氟化铝电阻较大,因而铝膜表面被高电阻膜覆盖。另外,在通过氧灰化来进行抗蚀剂的剥离的情况下,氟化铝膜的表面会被氧化,铝膜的表面被含氟的氧化铝膜(即钝化膜)覆盖。
因而,即使在接触孔表面设置ITO膜等作为像素电极,ITO膜虽与漏极电极接触,但由于漏极电极的与像素电极接触的部分被氟化铝的高电阻膜或氧化铝的钝化膜等覆盖,所以可能产生导通不良等导致质量变差。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内容,即,在有源矩阵基板上,利用低电阻金属层与可被栅极绝缘层的蚀刻气体除去的耐热金属层的层叠体来形成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并形成对绝缘栅极型晶体管的至少沟道部和信号线进行保护的部件,然后使用截面形状为倒锥形的感光性树脂图案形成通往包括栅极绝缘层的绝缘层的开口部,在将露出于开口部内的低电阻金属层除去后,以感光性树脂图案作为剥离(lift-off)剂,进行像素电极用导电性薄膜层的剥离,从而形成像素电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015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在利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进行有源矩阵基板的形成的情况下,在形成接触孔时,配置在漏极电极的下层的栅极绝缘层可能会被侧蚀,形成为突沿形状。这样,由于栅极绝缘层被侧蚀,所以可能会因不平坦(有台阶)而导致漏极电极与像素电极导通不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薄膜晶体管基板中获得漏极电极与像素电极间的良好的接触。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薄膜晶体管,其具有设置在基板上的栅极电极、以覆盖栅极电极的方式设置的栅极绝缘膜、设置在栅极绝缘膜的上层且在与栅极电极相对的位置具有沟道部的氧化物半导体膜、以及在氧化物半导体膜上隔着沟道部彼此分离设置的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
层间绝缘膜,其以覆盖薄膜晶体管的方式设置在栅极绝缘膜的上层,具有到达所述漏极电极的第一接触孔;和
像素电极,其设置在层间绝缘膜上,通过第一接触孔与漏极电极电连接,
其中,漏极电极具有由第一导电膜和设置在第一导电膜的上层且包括铝的第二导电膜层叠而成的结构,第二导电膜与第一接触孔分离,由此在两者之间形成有与第一接触孔连通的空隙部,
像素电极被设置成与漏极电极中的第二导电膜不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79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双向无损均衡电路
- 下一篇:一种充电电路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