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圈装置、摄像机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8345.0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0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户丸崇;郡直道;原泽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密测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9/02 | 分类号: | G03B9/02;G02B5/00;G03B9/14;G03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施娥娟;桑传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圈 装置 摄像机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一对光圈叶片的光圈装置、具有该光圈装置的摄像机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昼夜兼用的监控摄像机中通常组装有能够进行彩色拍摄的拍摄元件。在该种监控摄像机中,在被摄体明亮的情况和被摄体昏暗的情况下切换拍摄模式。具体而言,以如下方式进行拍摄模式的切换:在被摄体明亮的白天等的拍摄时,应用彩色拍摄模式,在被摄体昏暗的夜间等的拍摄时,应用黑白拍摄模式。
另外,在彩色拍摄模式中,在拍摄元件之前(光所入射的一侧)配置有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因此,在以彩色拍摄模式进行拍摄的情况下,从外部入射的光经由红外线截止滤光片而到达拍摄元件。相对于此,在黑白拍摄模式中,使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从拍摄元件之前退避。因此,在以黑白拍摄模式进行拍摄的情况下,从外部入射的光不经由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就到达拍摄元件。
在包含上述监控摄像机的各种摄像机中组装有用于对从外部向该摄像机入射的光的量(下面记作“入射光量”)进行调整的光圈装置。光圈装置通过改变在入射光的光路上存在的光圈开口的大小来调整入射光量(使入射光量适当化)。
图8是表示现有的光圈装置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光圈装置200大致包括光圈基板201、一对光圈叶片202、203、滤光片基板204、叶片罩205、光圈驱动部206、滤光片驱动部207、一对ND(Neutral Density)滤光片208、209。
光圈基板201以一对光圈叶片202、203移动自如(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一对光圈叶片202、203。另外,光圈基板201用于支承光圈驱动部206和滤光片驱动部207。
一对光圈叶片202、203以彼此重合的状态形成光圈开口。该光圈开口由形成在一个光圈叶片202上的孔部210,和设置在另一个光圈叶片203上的弯曲部211形成。
滤光片基板204具有将从外部入射的光中的,红外线区域(包含近红外线区域在内)的光进行截止的滤光片功能。具体而言,如图9和图10所示,滤光片基板204为在玻璃基板212的单面形成有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层213的结构。另外,滤光片基板204安装于框架构件214。然后,通过将滤光片基板204和框架构件214组合,构成滤光片单元215。
叶片罩205用于从外部对安装于光圈基板201的一对光圈叶片202、203进行遮蔽以保护这对光圈叶片202、203。
光圈驱动部206用于使一对光圈叶片202、203相对地移动(以下也简记为“相对移动”)。一对光圈叶片202、203的相对移动是一对光圈叶片202、203在彼此接近分开的方向上的移动。
滤光片驱动部207用于使由滤光片基板204和框架构件214构成的滤光片单元215移动。由滤光片驱动部207进行的滤光片单元215的移动在使滤光片基板204进入到入射光的光路上时,和使滤光片基板204从入射光的光路上退避时进行。
ND滤光片208、209分别用于使光衰减。如图11所示,使用粘接剂将ND滤光片208安装于一个光圈叶片202的孔部210的边缘,使用粘接剂将ND滤光片209安装于另一个光圈叶片203的弯曲部211的边缘。
在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光圈装置200中,将一对光圈叶片202、203重叠而安装于光圈基板201时,如图12所示,在孔部210和弯曲部211重合的部分形成光圈开口216。然后,在光圈基板201上驱动光圈驱动部206时,一对光圈叶片202、203沿彼此接近分开的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光圈开口216的大小根据一对光圈叶片202、203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而变化。
具体而言,一对光圈叶片202、203向彼此接近的方向(图12中的实线的箭头方向)移动时,光圈开口216随之变大,与此相反,一对光圈叶片202、203向彼此分开的方向(图12的虚线的箭头方向)移动时,光圈开口216随之变小。另外,在一对光圈叶片202、203最接近的状态下,光圈开口216变得最大(成为全开状态),在一对光圈叶片202、203最分开的状态下,光圈开口216变得最小(成为完全闭合的状态或者与完全闭合的状态相近的状态)。图13表示将光圈开口开放(全开)后的状态,图14表示将光圈开口形成为小光圈后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密测器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密测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83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回转窑窑尾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联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