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组合物、液晶取向材及相位差材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8557.9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2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安达勲;畑中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33/14 | 分类号: | C08L33/14;C08L79/08;G02F1/13363;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组合 液晶 取向 相位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组合物、液晶取向材以及相位差材。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以液晶显示器的视角补偿为目的,在液晶单元的外部进行了相位差膜的配置。在该情况下,相位差膜的种类根据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的显示模式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在VA模式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通过单独使用膜的面内x和y方向以及厚度方向这3个方向的折射率不同的双轴板来制成相位差膜,或使通过单轴拉伸而制作的正A板与负C板组合而制成相位差膜,从而进行视角的补偿。前者通过双轴拉伸来制作,后者通过单轴拉伸来制作。这里,在将板的膜面内x和y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和ny,将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的情况下,正A板为具有nx>ny=nz的特性的相位差膜。此外,负C板为具有nx=ny>nz的特性的相位差膜。
另一方面,近年来,进行了下述研究:通过在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单元内导入相位差材,从而实现高对比度化、低成本化、轻量化。而且,提出了在这样的相位差材的形成时使用聚合性液晶溶液。具体而言,通过将聚合性液晶溶液涂布在液晶单元内的适当部位,使其进行所期望的取向后进行光固化,从而形成相位差材。
在正A板的情况下,可使用显示水平取向性的聚合性液晶。此外,在负C板的情况下,可使用显示胆固醇型(cholestric)取向或盘状取向性的聚合性液晶。此外,在双轴板的情况下,可使用显示双轴取向性的聚合性液晶。因此,为了将具有双轴相位差的相位差材导入至液晶单元内,需要使用显示双轴取向性的聚合性液晶、或将显示胆固醇型取向性的聚合性液晶与显示水平取向性的聚合性液晶叠层来使用。
然而,已知显示双轴取向性的聚合性液晶难以进行厚膜化,没有发现可以充分地表现所需要的相位差特性的材料。此外,在将显示胆固醇型取向性的聚合性液晶和显示水平取向性的聚合性液晶进行叠层的情况下,由于制造工序变复杂,因此制造成本的增大、吞吐量的降低成为问题。
图2为通过以往技术形成了液晶取向膜的液晶单元的示意性构成图。该图中,液晶层208夹持在2块基板201、211之间。在基板211上,形成了ITO210和取向膜209。此外,在基板201上,依次形成了滤色器202、滤色器(CF)的外覆层(以下,称为CF外覆层。)203、取向膜204、205、ITO206和取向膜207。
在以往的液晶单元中,为了使用于形成上述相位差材的聚合性液晶在固化前取向,需要在其下层另外设置可以使液晶取向的膜,即,取向膜。取向膜经过摩擦处理、偏光照射等工序来形成。即,如图2所示,以往,一般而言在CF外覆层203上成膜了取向膜204后,在其上形成由液晶单体等聚合性液晶获得的相位差材205。即,需要在形成了滤色器202后,进一步叠层CF外覆层203和取向膜204的2层来形成,使制造工序复杂。
由此,强烈期望提供同时满足多个不同要求特性的膜和形成该膜的材料。具体而言,要求兼作取向膜和CF外覆层的膜和形成该膜的材料。由此,在制造液晶显示器方面,能够享有低成本化、工艺数的减少、吞吐量的提高等很大的优点。
此外,对于兼作取向膜和CF外覆层的膜,要求缩短取向处理所要的时间。因此,在取向膜的制造工序中,需要光取向技术的应用。因此,强烈期望兼作取向膜和CF外覆层的膜使用光取向性的材料来构成。
此外,对于兼作取向膜和CF外覆层的膜,要求双折射率大。其原因是,通过双折射率变大,从而能够赋予负C板的特性。此外,通过具备高双折射特性,从而可以使其上所叠层的双轴取向性聚合性液晶的膜厚变薄,此外,还可以仅涂布水平取向性聚合性液晶而表现双轴性。
一般而言,CF外覆层可使用透明性高的丙烯酸系树脂。而且,通过采用热、光来使丙烯酸系树脂固化,从而表现出耐热性、耐溶剂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2。)
然而,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表明,对于以往的由热固性、光固化性的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CF外覆层,虽然可获得透明性、耐溶剂性,但即使对其进行偏光UV照射也不能表现充分的液晶取向性。因此可理解,不能将以往的CF外覆层直接应用于上述兼作取向膜和CF外覆层的膜。
此外,报告了使用由具有联苯骨架的四羧酸二酐和具有脂环结构的二胺形成的聚酰胺酸,而获得高透明且具有高双折射率的聚酰胺酸(参照专利文献3)。然而,即使对该聚酰胺酸进行偏光照射也不能表现充分的液晶取向性。即,还不能将这样的高折射率的聚酰胺酸直接应用于上述的兼作取向膜和CF外覆层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85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