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色剂用粘合剂树脂、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8672.6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9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松冈洋史;武井宏之;林伍德·布雷顿·穆尔三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9/087 | 分类号: | G03G9/087;G03G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於毓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色 粘合剂 树脂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用粘合剂树脂、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将形成于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的PPC(Plain Paper Copy)复印机、打印机的电子照相法是按照如下的顺序进行的。首先,在光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接着使用调色剂使该潜像显影,在纸等被定影片上转印调色剂图像,然后用热辊、膜进行加热定影。该方法是在热辊、膜与被定影片上的调色剂直接接触的状态下在加热下进行定影的,因此迅速而且热效率非常良好。因而,定影效率非常好。
但是,该加热定影方式虽然热效率好,但另一方面,由于热辊、膜表面与调色剂在熔融状态下接触,因此存在所谓粘脏(offset)现象这样的问题。另外,随着印刷速度的高速化,对调色剂要求可以在低温下定影的所谓的低温定影性能。
为了得到定影性和耐粘脏性良好的树脂,已知有混合使用高分子量的树脂和低分子量的树脂,并且对高分子量部分进行了交联的树脂(例如,专利文献1~2)。然而,这些树脂未能获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能。此外,为了改善低温定影性等,已经公开了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等基体树脂中添加有结晶性聚酯等其它种类树脂的树脂(例如,专利文献3、4)。然而,仅仅添加的话,结晶性聚酯的分散性低,在形成调色剂时,结晶化聚酯容易脱离。因此,通过添加结晶性聚酯,虽然低温定影性提高,但由于脱离的结晶性聚酯引起粘连,因此没能获得满意的保存性。
还公开了一种不仅仅向基体树脂中添加结晶性聚酯树脂,而且还进行了化学结合的树脂(例如,专利文献5~7)。但是,由于化学结合,结晶性聚酯树脂溶入到基体树脂中,导致了基体树脂的塑化、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结晶性下降,因此没能获得满意的保存性。
此外,在各种文献还公开了向结晶性聚酯树脂中添加非晶性树脂、无机微粒、有机金属盐的内容(例如,专利文献8~9)。显示出通过添加无机微粒、有机金属盐而控制结晶性,然而如果不控制结晶性聚酯树脂和非晶性树脂的相容性,则难以提高结晶性聚酯的结晶度,因此结果没能获得满意的保存性。
此外,在专利文献10的第0076段中指出,当本发明的调色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制造(后述)时,非晶质聚酯容易偏置于在水系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悬浮液滴的表面上,结果,非晶质聚酯偏置于所制造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粒子表面上。另一方面,还记载了结晶性聚酯偏置于调色剂粒子内部。也就是说,根据该文献可知,在悬浮聚合法中,由于结晶性聚酯存在于调色剂的内部,而非晶质聚酯存在于调色剂的表面上,因此结晶性聚酯的表层不被非晶质聚酯覆盖。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32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7947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293189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17136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第397122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许第2872347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8-102390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4-309517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7-127828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7-719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着眼于含有结晶性聚酯的调色剂的保存性而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发现了在低温定影性、耐粘脏性、保存性的平衡方面优异的调色剂用粘合剂树脂以及调色剂,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就是说,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调色剂用粘合剂树脂,其含有乙烯基树脂(A)、非晶性聚酯树脂(SN)、具有结晶性的饱和聚酯树脂(SC)、以及包含选自由Zn、Ca、Mg、Al和Ba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成分(M)(其中,金属氧化物除外),
其中,相对于所述乙烯基树脂(A)、所述非晶性聚酯树脂(SN)和所述具有结晶性的饱和聚酯树脂(SC)的含量的合计100质量%,所述乙烯基树脂(A)的含量为65质量%以上95质量%以下,
所述乙烯基树脂(A)由含羧基的乙烯基树脂(C)、含缩水甘油基的乙烯基树脂(E)以及它们的反应物构成,
所述具有结晶性的饱和聚酯树脂(SC)的酯基浓度为10.0mmol/g以上13.5mmol/g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86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啶酰菌胺和噁霉灵杀菌组合物
- 下一篇:导电烯烃多嵌段共聚物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