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三个定位部的焊接结构和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9835.2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8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志满贤太;川喜田笃史;关口智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K33/00 | 分类号: | B23K33/00;F16B5/00;F16B5/07;F16B5/08;F16B17/00;F16B2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万柳军;马江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三个 定位 焊接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结构和焊接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提高将板状部件焊接在一起时部件的定位精度的技术。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报No.5-78376(JP-U-5-78376)和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3-103376(JP-A-2003-103376)记载了在将板状部件焊接在一起时在待焊接的一个部件中设置多个圆孔且在待焊接的另一个部件上与圆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多个圆形凸部的技术。在凸部配合于圆孔中的状态下使所述另一个部件相对于所述一个部件定位,然后进行焊接。
当通过将所述多个凸部配合在所述多个圆孔中来定位板状部件时,如在JP-U-5-78376和JP-A-2003-103376所记载的技术中一样,可能难以确保在定位板状部件期间圆孔和凸部的必要精度。
现在参照图10A至10C说明难以确保板状部件的定位精度的情况的一个示例。图10A是在将板状部件1焊接到板状部件2上时的焊接结构的视图。在将板状部件1焊接到板状部件2上时,在板状部件1内的两个部位开出圆孔3a和3b,并且在板状部件2上与圆孔3a和3b对应的位置在两个部位设置圆形凸部4a和4b。如图10A所示,在凸部4a和4b分别配合在圆孔3a和3b中的状态下使板状部件1相对于板状部件2定位,然后进行焊接。
在图10A中,板状部件1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具有共同侧边的两个对置曲柄的形状。在下文中,这种截面形状称为“帽状横截面”,并且具有这种截面形状的板状部件称为“帽状横截面部件”。换句话说,帽状横截面部件为具有沿长度方向形成的沟槽的板状部件。
如图10B和10C所示,由于压制成形中的弯曲部回退(所谓的回弹)所引起的变化等,帽状横截面部件(即,板状部件)1的截面形状可能在与沟槽形成方向垂直(即,与沟槽的深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B和10C所示,当在使帽状横截面部件1相对于板状部件2定位的情况下将一个圆孔3a与对应的凸部4a对准时,另一个圆孔3b和另一个凸部4b的位置变得彼此偏离。也就是,不再能确保圆孔3a和3b与凸部4a和4b的相对位置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使在焊接例如其形状会变化的部件(如帽状横截面部件)时也能确保待焊接部件的定位精度的焊接结构和焊接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焊接结构。该焊接结构包括:板状的第一待焊接部件;板状的第二待焊接部件,所述第二待焊接部件通过与所述第一待焊接部件接合而相对于所述第一待焊接部件定位,以便将所述第二待焊接部件焊接到所述第一待焊接部件上;和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一待焊接部件与所述第二待焊接部件在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接合。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各自构造成限制所述第一待焊接部件和所述第二待焊接部件中的一者相对于所述第一待焊接部件和所述第二待焊接部件中的另一者沿作为一个方向的定位方向移动,以及使得所述第一待焊接部件和所述第二待焊接部件中的所述一者相对于所述第一待焊接部件和所述第二待焊接部件中的所述另一者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定位方向的可移动方向移动。另外,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每个的所述可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三定位部的所述定位方向为同一方向。
在该方面中,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可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在所述可移动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在所述定位方向上的距离,并且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中较小的一个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98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