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器、电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程序在审
申请号: | 201180039963.7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1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森正行;久保内达郎;绳野孝司;古泽晃弘;迎田准一郎;小玉靖;饭泽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9/008 | 分类号: | H01G9/008;H01G9/10;H01G9/145;H01G11/28;H01G11/74;H01G11/82;H01G1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器 制造 方法 以及 程序 | ||
1.一种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具备壳体部件和电容器元件,所述电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器具备:
电容器元件,所述电容器元件通过将阳极体和阴极体隔着分隔件卷绕而构成;
封口部件,所述封口部件用于对收纳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壳体部件进行封口;
阳极部,所述阳极部被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阳极体向元件端面引出并形成于所述元件端面;
阴极部,所述阴极部被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阴极体向所述元件端面引出并形成于所述元件端面;
阳极端子部件,所述阳极端子部件设置在所述封口部件;
阴极端子部件,所述阴极端子部件设置于所述封口部件;
阳极集电板,所述阳极集电板与所述阳极部连接并且所述阳极集电板与所述阳极端子部件连接;以及
阴极集电板,所述阴极集电板与所述阴极部连接并且所述阴极集电板与所述阴极端子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端子部件与所述阳极集电板重叠,或者所述阴极端子部件与所述阴极集电板重叠,并且所述阳极端子部件的侧面部与所述阳极集电板的侧面部、或者所述阴极端子部件的侧面部与所述阴极集电板的侧面部焊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端子部件具备与所述阳极集电板接近的连接部,或者所述阴极端子部件具备与所述阴极集电板接近的连接部,所述阳极端子部件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阳极集电板的连接、以及所述阴极端子部件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阴极集电板的连接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采用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同一端面上形成有所述阳极部和所述阴极部,且设定有使所述阳极部与所述阴极部绝缘的绝缘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部或所述阴极部朝向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卷绕中心部在元件端面上压缩成形,并与配置于所述压缩成形部位的所述阳极集电板或所述阴极集电板焊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部或所述阴极部由一个或者多个电极伸出部构成,所述电极伸出部被从所述电极体的任意一方或双方引出到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元件端面,并以距所述元件端面预定宽度的位置为折痕弯折到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元件端面上而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器还具备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阳极集电板与所述阳极端子部件之间或者所述阴极集电板与所述阴极端子部件之间,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阳极端子部件或所述阴极端子部件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阳极集电板或所述阴极集电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部或所述阴极部配置成在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元件端面将电极体的一部分以预定的伸出宽度引出并弯折到所述元件端面上,并且将设定在不同极之间的绝缘间隔设定得比所述电极体的所述伸出宽度大。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集电板的不同极之间设定的绝缘间隔比在电极伸出部的不同极之间设定的所述绝缘间隔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容器元件为卷绕元件的情况下,所述阳极部或所述阴极部为每隔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半周以比半周的圆弧长度短的宽度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元件端面露出的电极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9或10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集电板或所述阴极集电板设置在所述阳极部与所述阳极端子部件之间或者所述阴极部与所述阴极端子部件之间,在所述阳极集电板或所述阴极集电板的不同位置设定有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所述阳极部或所述阴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连接,所述阳极端子部件或所述阴极端子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99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斜坡堆栈芯片封装中的光学通信
- 下一篇:X射线波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