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和电池端子用连接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0394.8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9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织田喜光;山本雅春;石尾雅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新王材料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端子 连接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和电池端子用连接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具备电池端子连接部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这样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例如已被日本特开2002-358945号公开。
上述日本特开2002-35894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锂离子二次单电池的连接结构体(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包括板状Al部件和圆环状Cu部件,其中该板状Al部件包括供由Cu形成的外部端子部件插入的孔部,该圆环状Cu部件通过过盈配合而配置在Al部件的孔部的内周面。该锂离子二次单电池的连接结构体中,配置在Al部件的孔部的内周面的圆环状Cu部件的内周面与插入到Al部件的孔部中的由Cu形成的外部端子部件的外周面通过焊接而接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589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日本特开2002-35894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锂离子二次单电池的连接结构体中,即使在将圆环状的Cu部件通过过盈配合而配置于Al部件的孔部的内周面的情况下,在对连接结构体施加热时,也会出现因热膨胀而导致Al部件的孔部的内径变得比圆环状Cu部件的外径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存在Cu部件从Al部件脱离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基材与电池端子连接部彼此脱离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和电池端子用连接板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和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包括:板状的基材,包括供由第一金属形成的第一电池端子插入的第一孔部和供由与第一金属不同的第二金属形成的第二电池端子插入的第二孔部,该基材由与第一金属相同的金属形成;和被嵌入到基材的第二孔部的内周面的电池端子连接部,包括供第二电池端子插入的连接用孔部和配置在基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上的凸缘部,电池端子连接部至少包括:由与第二金属相同的金属形成、配置在与基材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层,和由与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不同的第三金属构成、配置在基材与第一层之间的第二层。
根据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如上所述,通过在基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凸缘部,能够使凸缘部与基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卡止,因此能够抑制电池端子连接部从基材脱离。另外,通过使由与第一金属相同的金属形成的板状基材包括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并且将包括由与第二金属相同的金属形成的、配置在与基材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层的电池端子连接部嵌入到基材的第二孔部的内周面,能够使第一电池端子与基材以相同的第一金属彼此接合,并能够使第二电池端子与电池端子连接部的第一层以相同的第二金属彼此接合。由此,能够使第一电池端子与基材的接合位置以及第二电池端子与电池端子连接部的第一层的接合位置处的电阻均得到降低。另外,电池端子连接部包括:由与第二金属相同的金属形成、配置在与基材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层,和由与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不同的第三金属构成、配置在基材与第一层之间的第二层,由此,即使在采用了构成基材的第一金属与构成第一层的第二金属直接接触时第一金属与第二金属发生反应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配置在基材与第一层之间的第二层能够抑制第一金属与第二金属发生反应。
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中,优选在基材与电池端子连接部的第二层的界面处,形成有含有由构成基材的第一金属和构成第二层的第三金属形成的合金的金属间化合物层。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金属间化合物层来提高基材与电池端子连接部的接合强度,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池端子连接部从基材脱离。
该情况下,优选金属间化合物层形成在基材的第二孔部的内周面与电池端子连接部的第二层的界面处,以及基材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与凸缘部中的电池端子连接部的第二层的界面处。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金属间化合物层来提高基材的第二孔部的内周面与电池端子连接部的接合强度,以及基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任一方与电池端子连接部的接合强度。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池端子连接部从基材脱离。
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中,优选电池端子连接部由覆层部件构成,覆层部件至少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对第一层与第二层施加规定的压力进行接合,能够容易地形成至少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电池端子连接部。此外,与在第一层的表面上镀上构成第二层的第三金属的情况不同,能够容易地调整第二层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新王材料,未经株式会社新王材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03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凉薯面条
- 下一篇:质粒DNA定量检测用标准品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