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邻苯二甲酸型增塑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0948.4 | 申请日: | 201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1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K·厄格仁格雷得伽德;A·马格努松;H·比约姆博格;N·佩尔松;M·彼得森;K·索伦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佩什托普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5/103 | 分类号: | C08K5/103;C07C67/40;C08L2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柳冀 |
地址: | 瑞典佩***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邻苯二 甲酸 增塑剂 | ||
本发明涉及增塑剂,所述增塑剂是通过多元醇与一元羧酸形成的酯,所述一元羧酸优选具有4-5个碳原子。在进一步的方面中,本发明涉及所述增塑剂在PVC树脂中的用途。
增塑剂具有降低聚合物的玻璃态转化温度的能力,从而提供与硬的和脆性的基础材料相反的软的和/或柔性的产品。聚(氯乙烯)(PVC)增塑剂主要是有机酯。在这些有机酯中,邻苯二甲酸酯没有挑战地是最大的子群。最常用作PVC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酯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亦称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用作PVC增塑剂的有机酯的另外的实例是己二酸酯、偏苯三酸酯、癸二酸酯和壬二酸酯。磷酸酯,如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和磺酸酯,如磺酸的芳基酯以较少的量使用。所述增塑剂的制备和用途是熟知的并且在大量化学工艺的百科全书和手册中彻底地公开。
增塑的PVC用于前往大量最终用户部门的众多塑料物品,如柔性薄膜、缆和线、地板、柔性管和型材和涂覆的织物和纸。在过去的几十年,由于塑料的性质和加工性能,其作为包装材料的应用增加。由于包装的食物和塑料之间的接触的结果,微量的增塑剂可以渗移到食物中污染食物并且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所述情形产生了对于像玩具、食物接触材料、医药及其它应用的应用而言对无邻苯二甲酸酯的增塑剂的增加的需求,所述其它应用中,最终用户限制或者不想使用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经常称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且缩写为DOP。它是最重要的邻苯二甲酸酯,其是邻苯二甲酸和2-乙基己醇的二酯。由于其合适的性能和低价格,DOP广泛用作PVC制品中的增塑剂。塑料可以包含1%到40%的DOP。在技术上和商业上,它都是评定其它增塑剂的参考物。DOP用于对于增塑的PVC而言的几乎所有应用领域。其应用的技术局限性是由考虑到挥发性和渗移所导致的。因为其具有低蒸气压以及PVC制品的加工温度经常高而导致高水平的释放,DOP与健康风险有关。DOP可以从食物和水中吸收。它还可以浸出到与塑料接触的液体。
2008年10月28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发布了第一批进入到REACH审核″候选目录″的物质的名单。如预期那样,由于它们的欧盟危险品分类,在所述目录中包括三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或DO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在对于审核的所述″候选目录″中包括DEHP、DBP和BBP意味着包含它们超过0.1重量%(w/w)的制品的任何供应商现在有义务向所述制品的受众提供信息。进一步在供应链的下游,零售商同样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同样的信息,但这仅仅限于如果消费者需要它时。根据所述概要,非-标记的邻苯二甲酸酯(例如DINP、DIDP和DPHP(二丙基庚基)邻苯二甲酸酯)将取代DOP及其它标记的邻苯二甲酸酯。在欧盟中的长期风险评估研究大体上澄清了DINP和DIDP并且它们被视为DOP的有成本效益的替代品。然而,非-标记的邻苯二甲酸酯由围绕的″邻苯二甲酸酯″恶劣名声所代表。
已经评估了各种替代的增塑剂,如己二酸酯、偏苯三酸酯、柠檬酸盐、苯甲酸酯、″生物增塑剂″,但是目前都不能作为市售邻苯二甲酸酯的替代品。它们主要受限于高的价格以及某些情况下更差的性能。所述情形产生了对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良好的性能、环境友好的非-邻苯二甲酸型增塑剂的市场需求。
当今最广泛使用的邻苯二甲酸酯替代品之一的是HexamollDINCH(1,2-环己烷二羧酸二异壬酯在BASF公司的商品名)。HexamollDINCH(下文中以DINCH表示)是开发来用于制造在敏感应用领域,如玩具、医用器材和食品包装的柔性塑料制品的非-邻苯二甲酸型增塑剂。从化学角度来看,它属于脂族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佩什托普公司,未经佩什托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09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