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装置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1065.5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1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小崎秋弘;福田滋;尾崎繁人;柘植薰;饭田健司;小林武德;手岛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50;H01G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杨晓光;郭晓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以及包括该蓄电装置的车辆,所述蓄电装置包括多个电池组(battery stack),每个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cell)。
背景技术
在某些情况下,在车辆等上安装多个电池组。电池组通过沿一个方向排列设置(align)多个电池单体而形成,并输出用于驱动车辆的能量。而且,多个电池组在一个壳体中排列设置(参见例如公开号为2009-181896(JP-A-2009-181896)的日本专利申请)。
当排列设置多个电池组时,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热停留在相邻的两个电池组之间。停留的热量会对电池单体的输入/输出特性产生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一种蓄电装置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以及容纳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的壳体。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中的每一者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并且所述第二电池组被置于所述第一电池组下方。支撑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支撑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并被固定到所述壳体。
所述壳体可以包括由电绝缘材料形成的内壁和由金属形成的加强框架。所述支撑部件可由金属形成,可以贯穿所述内壁,并可以与所述加强框架接触。例如,可以将树脂用作所述电绝缘材料。当壳体的内壁由树脂形成时,壳体中的热难以从壳体逸出。因此,由金属形成的支撑部件贯穿壳体的内壁并与金属加强框架接触,从而可以使壳体中的热从支撑部件传递到加强部件,从而将热散逸到壳体的外部。
当使用包括屏蔽线的线束(wire harness)时,所述屏蔽线在这样的部分处被连接到所述支撑部件:该部分不同于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加强框架接触的部分。通过这种配置,屏蔽线通过金属支撑部件和金属加强部件而被接地。此外,通过使用支撑部件和加强部件,可以使屏蔽线较短。所述线束可被用作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进行充电和放电的电缆。
多个所述第二电池组可以沿所述第一电池组排列设置。所述加强框架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通过这种配置,加强框架与支撑部件相互接触的部分位于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池组之间。有这样一种倾向:热会停留于在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池组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因此,当加强框架与支撑部件相互接触的部分位于此空间中时,可以有效地将热传递到加强框架。
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可以被设置为当从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上方观察时相互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蓄电装置可以安装在车辆上。当来自所述蓄电装置的电力被提供给电动机/发电机时,产生用于驱动所述车辆的动能。此外,所述电动机/发电机可以将所述车辆的再生制动期间产生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且所述蓄电装置可以存储此电能。
在本发明中,支撑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所述支撑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并被固定到所述壳体。如果热停留于在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则热会通过支撑部件传递到壳体。由此可以防止热停留在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之间,因此可以抑制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的温度升高。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要素,其中:
图1是配备有电池单元(battery unit)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电池单元的外观图;
图3是当从车辆前方观察时,电池单元和地板(floor panel)的示意图;
图4是电池单元的分解图;
图5是下壳体的分解图;
图6是电池组的分解图;
图7是电池组的固定结构的外观图;
图8是电池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外观图;
图9是用于解释电池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外观图;
图10是电池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外观图;
图11是示出用于固定基座(base)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2是示出电池单元的电路配置的图;
图13是示出电池单元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用于解释电池组中空气的流动路径的图;以及
图15是用于解释电池组中空气的流动路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1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驱蚊环的扫把
- 下一篇:从酸性气体中回收硫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