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及白色层合聚酯膜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1494.2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0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绪方一正;前川茂俊;大平贵之;高桥弘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王大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色 层合膜 制造 方法 聚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色膜的改良,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色膜,所述白色膜适合作为面光源用反射构件(反射板、及反光镜),具有低光泽性、生产率、反射特性。
背景技术
对于信息显示仪器等中常用的液晶显示器,为了确保高亮度,在显示器后部设置被称作背光源的面光源来照射光。另外,背光源不仅单独地照射光,而且必须均匀地照射画面整体。作为满足上述特性的方式,包括被称作侧光型及直下型的面光源的结构。其中,用于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等的薄型显示器中,适合使用侧光型、即相对于画面从侧面照射光的类型的背光源。
通常,在上述侧光型中,采用下述导光板方式,即,利用以冷阴极管作为照明光源、从导光板的边缘将光均匀地传播、扩散的导光板,均匀地照射液晶显示器整体。上述方式中,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光,在冷阴极管的周围设置反光镜,进而,为了在液晶画面侧有效地反射从导光板扩散的光,在导光板的下方设置反射板。由此,减少从冷阴极管发出的光的损失,赋予使液晶画面明亮的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05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利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方法时,将熔融挤出得到的片材在转鼓上冷却固化得到未拉伸膜时,通过使用经过了粗面化的转鼓得到膜表面的低光泽性。上述方法中,从粗面化转鼓的导入和管理等方面考虑,生产率差,在成本方面不利。
上述现有技术中,难以以低成本得到低光泽白色膜。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上述现有研究中无法实现的优异的低光泽性、及生产率优异的白色膜的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通过使用该白色膜,可以廉价地提供低光泽性优异的面光源反射构件。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形成下述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能够容易且廉价地稳定地制造低光泽性的白色膜,所述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在白色膜的至少一面上具有例如涂层(以下称作树脂层)、且对于该树脂层来说,在每900μm2树脂层中具有5个以上的面积1~20μm2的龟裂(以下称作凹陷部)。
即,本发明采用下述方案。
1)一种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为在白色聚酯膜的至少一侧具有树脂层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在具有树脂层的一侧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的表面上,每900μm2膜表面积中存在5个以上面积1~20μm2的凹陷部。
2)如1)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具有树脂层的一侧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的表面粗糙度Rz为1.0μm以上。
3)如1)或2)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树脂层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树脂层含有无机粒子,且满足(1)~(3)。
7.1≤P≤8.5 (1)
0≤R≤5 (2)
R≥7.6-P (3)
其中,P为树脂层的表面pH,R为树脂层中的粒子个数密度(R)[个/μm2]。
5)如4)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不包括同时满足下述式(4)、(5)的范围。
0.3<R<0.7 (4)
7.1<P<7.5 (5)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至少拉伸至2倍以上。
7)如3)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丙烯酸类粘合剂含有羟甲基或其缩合反应物。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树脂层含有无机粒子,相对于树脂层,该无机粒子的含量为2重量%以上、25重量%以下。
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树脂层厚度为30~200nm。
10)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入射角60°的光泽度为45%以下。
11)一种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白色层合膜在白色膜的至少一面上具有树脂层,且对于该树脂层来说,在每900μm2树脂层中具有5~25个面积1~20μm2的凹陷部,所述制造方法中,在白色膜的至少一面上涂布涂液,涂布后在至少单向上进行拉伸及干燥,由此形成树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14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天线控制系统
- 下一篇:基于ZigBee网络的太阳能远程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