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角提高膜、液晶显示装置及视角改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1690.X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0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久世胜朗;河井兼次;安井章文;今井一元;松田明;佐佐木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角 提高 液晶 显示装置 改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水准地兼顾抑制观看角度所致的色调变化的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的视角提高膜;以及使用了该视角提高膜的、高水准地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的方法,其以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出射光侧或入射光侧设置具有特定光学特性的视角提高膜这一简便方法,解决液晶显示装置存在的视角窄这一课题。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有效利用了薄型、轻量、低耗电等特征,大多作为平板显示器使用,其用途逐年扩大到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PDA)、个人计算机、电视等信息用显示设备。
但是,液晶显示装置与CRT相比,存在视角窄的问题。
视角是指如下现象:在改变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的角度时,例如,随着相对于画面的垂线的角度的增大即成为更倾斜的方向,画面的图像的画质会比从正面观察时下降。作为该画质,可以列举由彩色图像的配色、图像的对比度、白显示图像的亮度及黑显示图像的漏光所致的白晕等现象。该画质下降的因素中,彩色图像的配色变化尤其重要。
上述色调变化可以按照下述现象的色调变化程度进行判断,所述现象例如为:在变换角度观察白色图像的情况下,若从斜向对在正面观察时看上去为白色的图像进行观察,则会变成带有黄色的色调。以下,将该色调变化的程度称为色移度,并且将抑制该色移的效果称为视角改善效果。
作为表现上述视角改善效果的方法,已知有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能见侧设置光扩散膜的方法。该方法由于可以不改变液晶层内部的液晶取向、电极结构等而表现出改善效果,因此,无需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增加工序等,简便且有用。但是,由画面射出的光通过扩散膜,从而使透射的光发生散射,因此存在从正面观看时画面的明亮度即亮度下降、图像变得发黑这样的课题。以下,将其称为正面亮度下降。即,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为彼此矛盾的现象,难以兼顾。因此,期待一种能够以尽量减小正面亮度下降的形态表现较大视角改善效果的视角提高膜。
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在液晶显示画面上设置具有使入射光散射透射的功能的光扩散性膜的方案。该膜是将使折射率不同的透明树脂形成海岛结构而得的组合物熔融挤出成片状、再进行拉伸而获得的,但是由专利文献1的图3及4所示的膜的扩散透射光的强度分布(以下也称为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图3的膜方向的扩散度高,因此视角改善效果优异,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图4的膜方向的扩散度低,因此正面亮度的下降受到抑制,但视角改善效果差。在这样的膜方向上光扩散性不同的、所谓各向异性扩散膜的情况下,如后所述,正面亮度下降受扩散度大的一方支配,因此,在本公开技术中得出正面亮度大幅下降的启示。
即得出以下启示:无论将光扩散性膜的各向异性方向朝向哪个方向设置,均无法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
此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具有因波长而异的散射角度分布、且在相对于膜面的方位角相差90度的2个方向上扩散光分布不同的分光各向异性散射膜。由专利文献2的图3(a)及(b)所示的膜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该膜的左右及上下中的任一侧均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具有高扩散度,因此视角改善效果优异,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无法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
进而,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由单一热塑性树脂形成、内部具有包含多个微细空孔的部分的透射光散射控制膜。该膜是对熔融制膜而得的聚碳酸酯进行拉伸处理而成的,其利用了以沟状的龟裂实现的光散射,由专利文献3的图13的膜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在α=±90°方位及α=0、180度方位的任一情况下,扩散度不足,正面亮度下降少且良好,但视角提高效果不充分。
进而,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使用透镜膜的方法。由专利文献4的图8(左右方向)及9(上下方向)所示的膜的变角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图8的膜的左右方向的扩散度高,因此视角提高较为良好,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图7的膜的上下方向反而扩散度低,因此视角改善效果不充分。如上所述,在如此地使用具有各向异性的扩散膜的情况下,正面亮度下降受扩散度大的一方支配,因此在本公开技术中得出不论膜的使用方向如何,正面亮度均大幅下降的启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16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