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响应于发起的各轿厢呼叫定位服务电梯的电梯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1771.X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1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丹尼斯·康明·陈;陈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尼斯·康明·陈 |
主分类号: | B66B1/18 | 分类号: | B66B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迟军;李艳丽 |
地址: | 中国香港25号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响应 发起 各轿厢 呼叫 定位 服务 电梯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系统以及方法,所述电梯系统以及方法用来自动发起轿厢呼叫,确定要被提供服务电梯的乘客的数量,分配服务电梯,以及基于对乘客动作的判断来取消发起的轿厢呼叫。
背景技术
常规的轿厢呼叫是通过呼叫单元的上/下按钮的输入来发起的。在按钮被乘客按下之后,电梯系统登记轿厢呼叫。电梯系统中有两个特征被认为能够减少乘客等候时间及电力消耗。一个特征包括呼叫单元,该呼叫单元在轿厢呼叫发起时要求输入目的地楼层;该电梯系统被声明能够降低工作电力消耗。另一特征使得乘客能够通过便携式无线设备来发起轿厢呼叫。在目的地楼层数输入错误以及误呼叫时出现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迄今为止,在电梯门口前面检测到乘客时,采用了轿厢呼叫发起的自动化。作为另一选择,轿厢呼叫可以通过乘客的语音输入来发起,或者通过便携式无线设备的输入来发起;然而,由于乘客动作的改变,偶尔会发生误呼叫。
智能化的电梯系统除了基于乘客动作之外,还应当接收包括电梯系统内部和/或外部的信号及数据的信息。一般关注的两个方面包括减少乘客等候时间以及减少电力消耗。
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中,当电梯系统基于通过监视门口及建筑物内的等候厅附近的乘客动作而收集的信息确定服务电梯的分配时,自动发起轿厢呼叫。其他信息来源涉及到统计及归档数据。在包含电梯系统、并且在所有楼 层定义了通向电梯的轿厢门口的乘客行进路径的建筑物内,当检测到乘客在门口处或接近门口时,电梯系统确定发起轿厢呼叫。
有益效果
电梯系统代表乘客并在离电梯门口的最大可能距离处发起轿厢呼叫,从而在乘客到达电梯门口之前分配一个或更多个服务电梯。实际上,分配的服务轿厢是依照如下的需要而被分配的,所述需要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服务轿厢停靠于轿厢呼叫楼层之前的乘客等候时间段,和/或实现最大的电力节省及工作效率。电梯系统还确定被检测的乘客是否接近或离开电梯门口,并且一旦确定不再需要服务电梯立即取消发起的轿厢呼叫,从而将误呼叫减少到最低限度。
附图说明
附图简述
附图未按比例绘制,其用来描述本发明的控制架构及原理。然而,本发明并不因所用附图而局限于特定的装置、技术、方法或协议,只要操作及性能在原则上不被妨碍和更改即可。
图1例示了具有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的电梯系统的环境。
图2例示了系统自动分配服务电梯的时间进程。
图3用功能框图示出了由系统实施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建筑物中的通行环境的示例,所述建筑物的结构包括位于车库楼层107的等候厅108,以及位于租户楼层100的等候厅101。乘客由两个电梯轿厢110提供服务,以在车库楼层107和多个租户楼层100之间往来。
在租户楼层100配设的电梯系统部件包括配备有电梯门112的电梯门口111、楼层显示器115,以及呼叫单元116。门传感设备122被安装 用于检测居住单元140的门口123以及应急门口133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监控设备131监视所述门口123。通过与呼叫单元116通信的控制单元(图1中未示出)以及电梯轿厢110的电梯轿厢控制器(图1中未示出),来控制电梯系统。控制单元是配设有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所需的接口及软件的计算机。
独立运行的设备190连接到在车库楼层107配设的灯具192、占位传感器191、入口读取器103、入口控制门105、出口读取器104及出口控制门106,以及在租户楼层100配设的灯具192及占位传感器191。设备190与电梯系统通信连接。
到达入口控制门105后,车辆(未示出)中的乘客被读取器103检测到,该检测或者使用按钮或者使用电可读识别装置。如果进入车库楼层107要经过访问权限的验证,则乘客需要另外输入个人识别码,该个人识别码可以基于在自动可读电识别装置中或上手动键入的PIN码。识别还可以包含相应的停车位109以及租户楼层100的居住单元140的位置。访问权限的验证可以在设备190中执行,也可以作为另一选择在电梯系统中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尼斯·康明·陈,未经丹尼斯·康明·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17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卟啉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 下一篇:有机废气治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