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机器用滑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1908.1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1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光井泰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董雅会;郭晓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机器 滑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机器用滑动装置,尤其适合在包含便携式电话、便携式终端、便携式摄影机器等的电子机器中使用,例如可使所具有的副体部相对于主体部进行滑动。
背景技术
作为便携式电话、便携式终端、便携式撮影机器等的电子机器,熟知的有一种具有可使副体部相对于主体部沿面方向进行滑动的电子机器用滑动装置的电子机器。
例如,在便携式电话中,主体部上配置有数字键或麦克风等,副体部上配置有液晶显示装置及扬声器等,不使用时,可以选择将数字键收藏起来的的闭状态(关闭状态),使用时,可以选择将数字键露出至液晶显示装置这边的开状态(打开状态)。同时,在便携式电话中,还可以选择将扬声器置于使用者的耳边,将麦克风置于使用者的嘴边或颚边的通话状态。
在上述电子机器用滑动装置中,与使用了枢轴(hinge)机构的装置相比,在进行使副体部相对于主体部滑动的开闭操作中,因为仅通过在操作初期向开方向(打开方向)或闭方向(关闭方向)进行按压就可以完成操作,所以,可以更容易地以单手进行操作。
另外,还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在开闭操作的中途,伴随转动的副体部的相对于枢轴中心的径方向外侧端部的向径方向的鼓起、及副体部的转动的反动(反作用),不需要对作用在主体部上的力矩进行维持。据此,使用者可以更容易地实施用于进行开闭操作的滑动操作,并且,操作时可以不需要考虑对副体部周围产生干涉或一不小心使其落下等的问题。
作为具有上述那样的电子机器用滑动装置的电子机器,存在有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电子机器用滑动装置中,采用了使固定于副体部的滑动板与具有导件和导轨的主体部的基板可滑动连接的结构。
另外,滑动板经由在行程中间处施力方向会发生反转的弹簧与基板连接,据此,在开操作(打开操作)的前半程,施加与使用者的操作相反的反力,在操作的后半程,施加对使用者的操作进行辅助的辅助力。根据该反力和辅助力,实质上,仅在开操作的前半程需要使用者实施用于进行滑动操作的操作力,所以,可以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电子机器用滑动装置中,尤其是在整体形状为底面是长条形长方形的长方体形状,并且滑动方向为纵方向的条件下,在使副体部相对于本体沿纵方向进行滑动的情况下,需要尽量地减小伸长状态下的副体部和主体部之间的重叠量。
尤其是在上述的电子机器中,主体部上设置数字键或键盘等输入装置的情况较多,从确保使用者的便利性的观点来看,具有强烈需要使开状态(即,伸长状态)下的主体部的露出面更大的倾向。
即,在使副体部相对于主体部滑动并伸长了的状态下,需要使副体部和主体部的滑动方向上的重叠量尽可能的小,并使随着副体部沿开方向的滑动而露出的主体部的露出面尽可能的大,换言之,需要使被副体部所遮盖的主体部的面积尽可能的小。
然而,在伸长状态下,因为需要对使用者操作时的副体部的稳定性、及在滑动中发挥作用的包含滑动部和被滑动部等部件的牢固性进行确保,所以,同时也需要将滑动部和被滑动部之间的抱入量(即,重叠量)设定为具有一定程度的长度。这也导致了必须要对副体部和主体部之间的重叠量进行一定程度的确保。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30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即,对重叠量(即,抱入量)进行确保的要求导致了需要将伸长状态下的主体部的指向使用者的露出面的面积确保为足够大。换言之,存在着在伸长状态下未必可以很容易地提高商品性的问题,即,“确保主体部的露出面积具有想要的面积以确保使用者的便利性”和“确保副体部的稳定性以确保操作性”这两者难以同时成立。
另外,近年,还提出了一种所谓的纯平(full flat)类型的电子装置,其中,在伸长状态下,不存在主体部和副体部的重叠量,并通过采用例如枢轴机构等,使副体部收藏在主体部的开方向侧的空间内,以使主体部和副体部在开闭方向上并列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这样的纯平类型的电子装置中,使副体部相对于主体部沿开方向进行滑动后,需要实施使用枢轴机构使副体部相对于主体部进行连接动作的操作,所以,对使用者而言,操作很麻烦。另外,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因为主体部和副体部位于同一平面上,所以,使用者对副体部的视认性未必很好,另外,从设计性的观点来看,也不是最好的样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制钢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制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1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