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1954.1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1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由隆;齐藤昭;本城和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电气通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21/24 | 分类号: | H01Q21/24;H01Q5/01;H01Q9/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亚爱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以多个共振频率进行圆极化的小型天线。
背景技术
搭载有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移动终端或汽车导航装置等各种无线通信系统正在普及。由于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电子收费系统)的普及,汽车导航系统需要开发能够与GPS和ETC的多频圆极化对应的车载用天线。此外,不仅是汽车导航系统,还需要开发能够内置于移动电话、数码相机、PDA、手表等小型移动终端的框体的小型的圆极化天线。
关于小型圆极化天线,广泛使用利用了介电常数高的陶瓷的贴片天线。
但是,利用了介电常数高的陶瓷的贴片天线较重,制造困难,薄型化也较为困难。
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多频、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化、并且增益大的小型多频天线。
但是,该天线用于直线极化,并不对应于圆极化。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齐藤昭、星野有哉、青木由隆、本城和彦“MIMO用双频天线的发射图案正交性改善的基础研究”,电子信息通信学会微波研究会,2009年9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利用了介电常数高的陶瓷的贴片天线与在印刷基板上制作布线图形 成的天线相比比较重,制造方法也复杂昂贵,并且薄型化也较为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多个共振频率进行圆极化的小型天线。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天线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及第二多频天线,该第一及第二多频天线分别包括:
第一天线,包括:第一输入输出端子,第一天线导体,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一天线导体的、第一电感器与第一电容器的串联电路,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天线导体的第二电感器,并具有多个共振频率;以及
第二天线,包括: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第二天线导体,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天线导体的、第三电感器与第二电容器的串联电路,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天线导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感器的另一端的第四电感器,并具有多个共振频率,
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大致镜像对称地配置,
所述第一多频天线与所述第二多频天线在其中心点处大致垂直地交叉配置,所述第一多频天线的第四电感器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第二多频天线的第四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
例如,所述第一天线的多个共振频率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多个共振频率实质上相同。
另外,还可以包括电介质板,
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导体在所述电介质板的一面上形成,
所述第二及第四电感器配置在所述电介质板的另一面上,经由通孔,所述第二电感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天线导体,所述第四电感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天线导体,
所述第一电容器由所述第一天线导体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电介质板的另一面上并与所述第一天线导体的一部分相向的第一导电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天线导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导电体之间的所述电介质板构成,
所述第二电容器由所述第二天线导体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电介质板的另一面上并与所述第二天线导体的一部分相向的第二导电体、以及位于 所述第二天线导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的所述电介质板构成,
所述第一电感器配置在所述电介质板的一面上,一端经由通孔与所述第一导电体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
所述第三电感器配置在所述电介质板的一面上,一端经由通孔与所述第二导电体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
另外还可以包括:
第一信号源,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多频天线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多频天线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以及
第二信号源,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多频天线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多频天线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子,
所述第一信号源产生的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源产生的信号的振幅相同,并且相位差为±π/2。
另外,所述第一多频天线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还可以与所述第二多频天线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并形成一个输入输出端子,所述第一多频天线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多频天线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并形成一个输入输出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电气通信大学,未经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电气通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19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力臂盘
- 下一篇:全光纤激光噪声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