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1995.0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9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榎本满;明田守;涩谷信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堀切 |
主分类号: | B60G11/12 | 分类号: | B60G11/12;B60G1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为了将轮轴悬挂于车架而使用的悬挂装置中,有采用各种形式的悬挂装置,但在这些悬挂装置中,层叠多片板簧而成的悬挂装置具有构造简单且价格低廉、而且强度大且耐久性也高的特征,一直以来广泛地用于卡车等车辆。
在这样的悬挂装置中,以万一某片板簧折损也能够进行轮轴的定位的方式重叠多片板簧而安装,这是常识,但是通过这样做,有车辆重量增加的问题,正在研究由一片板簧构成悬挂装置而谋求轻质化。
此外,作为与这种片状悬挂件相关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有下述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739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果使板簧为一片,则在比悬挂轮轴的中间部更后侧处板簧折损的情况下,有可能比该折损部位更后侧的板簧向下方偏斜而与地面接触,车体以此为支撑而撑杆跳状地升起,车轮从地面分离,例如,在前轮侧的情况下,担心陷入不能操纵或不能制动的状态;在后轮侧的情况下,担心陷入不能制动的状态或不能将驱动力传递至地面的状态。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即使板簧在比中间部更后侧折损,也能够防止板簧的后侧部分向下方偏斜而与地面接触。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悬挂装置,其在纵梁的夹着轮轴的前后位置配设前支架和后支架,将一片板簧的前端部枢轴安装于前支架,并且将后端部经由前后摆动自如的钩环枢轴安装于后支架,使前述轮轴悬挂在前述板簧的中间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限制单元,在前述板簧在比中间部更后侧折损的情况下,限制前述板簧的后侧部分相对于前述钩环向下方的偏斜;以及第二限制单元,限制前述钩环向后侧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并且由止动器构成前述第一限制单元,该止动器设于前述钩环,在折损发生时从下面支撑前述板簧的后侧部分。
于是,如果这样做,则在板簧在比中间部更后侧折损的情况下,钩环向后侧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由第二限制单元限制,另一方面,板簧的后侧部分由构成第一限制单元的止动器从下面支撑,板簧向下方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被限制,因此,不担心折损的板簧的后侧部分与地面接触。
另外,本发明为一种悬挂装置,其在纵梁的夹着轮轴的前后位置配设前支架和后支架,将一片板簧的前端部枢轴安装于前支架,并且将后端部经由前后摆动自如的钩环枢轴安装于后支架,使前述轮轴悬挂在前述板簧的中间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限制单元,在前述板簧在比中间部更后侧折损的情况下,限制前述板簧的后侧部分相对于前述钩环向下方的偏斜;以及第二限制单元,限制前述钩环向后侧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并且由衬套(ブッシュ)构成前述第一限制单元,该衬套配设在前述板簧的后端部与前述钩环的连结部位,在橡胶的剪切应变内允许前述板簧的后端部的旋转,并且预先赋予在折损发生时使前述板簧的后侧部分向上方掀起的反作用力而组装。
于是,如果这样做,则在板簧在比中间部更后侧折损的情况下,钩环向后侧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由第二限制单元限制,另一方面,板簧的后侧部分由于构成第一限制单元的衬套的掀起力而被升起,板簧向下方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被限制,因此,不担心折损的板簧的后侧部分与地面接触。
再者,本发明为一种悬挂装置,其在纵梁的夹着轮轴的前后位置配设前支架和后支架,将一片板簧的前端部枢轴安装于前支架,并且将后端部经由前后摆动自如的钩环枢轴安装于后支架,使前述轮轴悬挂在前述板簧的中间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限制单元,在前述板簧在比中间部更后侧折损的情况下,限制前述板簧的后侧部分相对于前述钩环向下方的偏斜;以及第二限制单元,限制前述钩环向后侧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并且由止动器构成前述第一限制单元,该止动器设在配设于前述轮轴的正后方的拉杆,在折损发生时从下面支撑前述板簧的后侧部分。
于是,如果这样做,则在板簧在比中间部更后侧折损的情况下,钩环向后侧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由第二限制单元限制,板簧的后侧部分向后侧的移动被限制,另一方面,板簧的后侧部分由构成第一限制单元的止动器从下面支撑,板簧向下方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被限制,因此,不担心折损的板簧的后侧部分与地面接触。
发明的效果。
依照上述的本发明的悬挂装置,即使板簧在比中间部更后侧折损,也能够限制板簧向下方的规定角度以上的摆动,能够将该板簧的后侧部分向下方偏斜而与地面接触的事态防患于未然,因此,能够起到以下优异效果:能够可靠地避免车体以前述板簧的后侧部分为支撑而撑杆跳状地升起,从而谋求安全性的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堀切,未经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堀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19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