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致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2240.2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9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D·切希利克;C·福泽;C·海因;B·普夫洛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06 | 分类号: | F25D23/06;F25D2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冷 装置 | ||
1.致冷装置(10),带有壳体(12),该壳体包围致冷装置(10)的内部空间(14);带有一个设置在内部空间(14)中的蒸发器(16),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2)的内壁(19)上构造了一个凹入部(24),蒸发器(16)通过设置在内壁(19)的凹入部(24)中的导向体(22)固定在壳体(12)上。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导向体(22)在所述凹入部(24)中可以轴向运动。
3.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一个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凹入部(24)具有一个封闭的内壁或者是对泡沫密封的。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凹入部(24)具有止挡(26),导向体(22)具有止挡元件(28),该止挡(26)和止挡元件(28)这样地共同作用,使得导向体(22)从所述凹入部(24)出来的轴向运动通过止挡元件(28)止挡在止挡(26)上而受到限制。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凹入部(24)中设置了一个弹性元件(34),以便对导向体(22)加载轴线方向作用的力。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一个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导向体(22)至少部分地构造成具有弹性。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导向体(22)被预加载地设置在凹入部(24)中。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2)中设置了一个通风机(38),以便产生至少在蒸发器(16)和内壁(19)之间流过的空气流。
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蒸发器(16)是板式蒸发器、管式蒸发器或者压焊蒸发器。
10.按照上列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导向体(22)端面具有用于固定蒸发器(16)的固定装置(20)。
11.按照上列权利要求中一个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18)的面向蒸发器(16)的内壁区域(19)具有至少一个变形(36,37)。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36,37)包括蒸发器(16)的面向该内壁区域(19)的面的负印痕。
13.按照权利要求1或12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36,37)是蒸发器(16)的面向内壁区域(19)的面的突起部分(36)的负印痕。
14.按照权利要求11,12或者13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突起部分(36)通过蒸发器(16)的蛇形管或者致冷剂通道或者Rollbond装置构成。
1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1至14中一项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36,27)包括至少一个凹结构(37)和/或一个凸起(36)。
16.按照权利要求11至15中一项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内壁区域(19)具有多个变形(36,37),它们形成多个平行的通道,尤其是平行的纵向通道或者平行的横向通道。
17.按照上列权利要求11至16中一项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变形(36,37),使得在用空气流加载时产生向着蒸发器(16)的面向内壁区域(19)的面的方向的一个气流分量。
18.按照上列权利要求11至17中一项的致冷装置(10),其特征在于,内壁区域(19)具有一个等于或小于蒸发器(16)的横截面积的空间延伸。
19.用于制造致冷装置(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致冷装置(10)的壳体(12)的内壁(19)上构造凹入部,和
在内壁(19)的凹入部(24)中设置一个导向体(22),用于固定蒸发器(16)。
20.按照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入部(24)中安置导向体(22)之后或者之前,将蒸发器(16)固定在导向体(2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未经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22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