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盘形转子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43823.7 | 申请日: | 201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7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
主分类号: | F16D65/12 | 分类号: | F16D6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车辆中用于对车轮进行制动的盘形制动装置的盘形转子。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盘形转子之一,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示出了如下盘形转子,即,多个圆形的非贯通孔(凹坑,dimple)设置于制动时与制动垫(brake pad)的摩擦材料压接的环状压接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94646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盘形转子中,能够使因制动时的摩擦热而从制动垫的摩擦材料产生的热分解气体朝上述各非贯通孔逸散,从而能够抑制由热分解气体所引起的暗淡褪色(fade)现象。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盘形转子中,以按照规定的图案而配置的多个(例如5个)上述各非贯通孔为一组,并在转子周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多组(例如6组)上述各非贯通孔。因此,每当盘形转子旋转一圈时,多个(与组数相当的6个)非贯通孔的中心与制动垫的摩擦材料的同一部位滑动接触多次(6次),从而存在摩擦材料的磨损量增加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是多个圆形的非贯通孔设置于制动时与制动垫的摩擦材料压接的环状压接面的盘形转子,该盘形转子(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的盘形转子)的特征在于,上述各非贯通孔的中心在转子径向上配设于不同位置。
该盘形转子(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的盘形转子)中,由于上述各非贯通孔的中心在转子径向上配设于不同的位置,因此每当盘形转子旋转一圈时,多个非贯通孔的中心不会与制动垫的摩擦材料的同一部位滑动接触,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少摩擦材料的磨损量。
当实施上述本发明时,也能够以规定的间隔而将上述各非贯通孔配置于转子周向上(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该情况下,通过适当地设定上述各非贯通孔的个数,能够将上述各非贯通孔配置于整个转子周向上,从而无论盘形转子处于何种旋转状态,都能够设定为,使得制动垫的摩擦材料与至少一个非贯通孔压接。因此,无论盘形转子处于何种旋转状态,都能够有效地抑制由热分解气体引起的暗淡褪色现象。
另外,当实施上述本发明时,上述各非贯通孔的旋转轨迹也能够彼此部分重叠(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上述在转子径向上部分重叠的重叠量能够小于上述各非贯通孔的半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在上述这些情况下,通过适当地设定上述各非贯通孔的大小(孔径)与个数,每当盘形转子旋转一圈时,非贯通孔能够相对于制动垫的摩擦材料的整个面至少滑动接触一次,并且,能够使因各非贯通孔与摩擦材料滑动接触而产生的摩擦材料的磨损量(与非贯通孔在转子径向上的内外周部位相比,摩擦材料向非贯通孔内突出的突出量在非贯通孔的中心部位更大,摩擦材料的磨损量更多)在转子径向上实现均匀化,从而能够实现摩擦材料的磨损量的减少,并且能够抑制制动垫的摩擦材料的不均匀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盘形转子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盘形转子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为了使图1所示的所有非贯通孔在一个非贯通孔(例如,设于环状压接面的最外周的非贯通孔)的转子径向上一致而使上述所有非贯通孔在转子周向上移动,从而在转子径向上将上述所有非贯通孔配置成直线状的假想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非贯通孔(以截面示出的非贯通孔)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5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盘形转子的其它实施方式(在转子径向上配置成直线状的非贯通孔接触的实施方式)的与图3相当的假想图。
图6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盘形转子的其它实施方式(在转子径向上配置成直线状的非贯通孔以规定量分离的实施方式)的与图3相当的假想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4示出了基于本发明的盘形转子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盘形转子10是在车辆中用于对车轮进行制动的盘形制动装置的盘形转子。该盘形转子10例如由铸铁(铁系金属材料)形成,其具备环状的滑动部11以及一体设置于该滑动部11的内周部分的帽(hat)部12。
如图1及图2所示,滑动部11具有环状的制动部11a,当进行制动时该制动部11a以众所周知的方式被表面背面侧一对摩擦垫20(参照图1的假想线)夹持。制动部11a在内部具有多个通气通路11a1。各通气通路11a1形成为,当盘形转子10进行正向旋转时(车辆旋转前进时),使得空气从外周端部向内周端部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爱德克斯,未经株式会社爱德克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3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