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3891.3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7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F·勒泽;L·米勒;郑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森克鲁伯快速运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4 | 分类号: | B66B1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装置 | ||
1.升降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轿箱,所述轿箱借助于直线电动机能垂直向上和向下移动,所述直线电动机具有多个固定的初级件和一个在轿箱上固定的次级件,其特征在于,升降装置(10,100,110,120)具有许多支承部分(22),在各支承部分上分别固定至少一个初级件(24),每个支承部分(22)分别与在该支承部分上固定的所述至少一个初级件(24)相组合地构成一个预制的能独立操作的驱动模块(20),并且各驱动模块(20)能相互堆叠和构成移动路径,所述至少一个轿箱(16)能沿所述移动路径移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驱动模块(20)能相互夹紧。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相互贴紧的驱动模块(20)能借助于至少一个夹紧装置(60)相互夹紧。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驱动模块(20)能相互形锁合地连接。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驱动模块(20)自支承地构成。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驱动模块(20)能水平支承在竖井壁(14)和/或建筑物结构(112)上。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驱动模块(20)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在竖井壁(14)和/或建筑物结构(112)上的固定装置(62、63)。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驱动模块(20)能在中间垫入减振元件(72、122)的情况下固定在竖井壁(14)和/或建筑物结构(112)上。
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驱动模块(2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沿垂直方向引导所述至少一个轿箱的导向元件。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导向元件埋入支承部分(22)中。
11.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元件构成为导轨(40、42、44),所述至少一个轿箱(16)能沿所述导轨移动。
12.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相互堆叠的驱动模块(20)在它们总体上构成承重体(18),所述承重体经由减振装置(78)安装在站立面(80)上。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78)具有减振质量(84)。
14.按照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78)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86)。
1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相互堆叠的驱动模块(20)在它们总体上构成能沿垂直方向调整的承重体(18)。
1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驱动模块(20)具有数据传输元件(46)和/或能量传输元件(48)。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驱动模块(20)具有电的和/或光学的连接元件(74、76),用于连接在相互贴紧的驱动模块上的数据传输元件(46)和/或能量传输元件(48)。
1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支承部分(22)由混凝土材料制造。
1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直线电动机(26)的次级件(56)构成为预制的能独立操作的次级模块,所述次级模块能固定在轿箱(1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鲁伯快速运输有限公司,未经蒂森克鲁伯快速运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389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额定电流两用转换器
- 下一篇:三系统航空型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