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轴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44222.8 | 申请日: | 201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8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草刈美里;中井由弘;西川太一郎;桑原铁也;丹治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11/00 | 分类号: | H01B11/00;C22C9/00;H01B11/18;H01B11/20;C22F1/00;C22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宋丹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电缆,其具有由铜银(Cu-Ag)合金线制成的中心导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上述同轴电缆构成的同轴电缆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疲劳同轴电缆,其具有单线导体作为中心导体。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用于各种电子装置和电气装置中,例如:移动设备,举例说,移动电话和便携式计算机;医疗装置,举例说超声波诊断装置和内窥镜的诊断探头;以及工业机器人。这种电线在使用中经常会受到弯折或扭转,因而在弯折和扭转的过程中应当能抵抗断线,并具有优异的耐疲劳性。为了在弯折或扭转过程中避免断线,可以用由多根金属线捻在一起构成的绞线(多股绞合线)。绞线导体通常用作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金属线通常由纯铜制成。
随着电子装置和电气装置的小型化,同轴电缆需要具有更小的直径。因此,中心导体所用的金属线也必须具有更小的直径。然而,这样的细中心导体在拉丝过程中容易断裂(拉丝性能差),在拉丝后难以捻制到一起,或者有时在进行捻制时断裂(捻制操作性不良)。此外,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连接到电路板上时,绞线在进行末端连接处理(例如焊接)时会松动,引起基板上布线图短路。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由Cu-Ag合金制成的单线导体作为中心导体。这种Cu-Ag合金具有比纯铜更高的强度。此外,使用单线导体能够改善拉丝性能,省去金属线绞捻处理,并改善末端连接处理的可操作性。
引述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8-25817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所述的同轴电缆主要针对相对较长的对象,例如医疗装置和工业机器人中的电线。相比较,如移动电话和便携式电脑这样的相对小型电子装置和电气装置所用的电线较短。更具体地,根据实际安装需要,这种电线的长度会小于或等于1m(1000mm),或者小于或等于50cm(500mm),或者小于或等于30cm(300mm)。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长度小于或等于1000mm的同轴电缆用作这种相对较短的电线,其具有优良的耐疲劳性。
例如,当相同的扭转作用于短电缆和长电缆上时,相比于长电缆中的情况,短电缆中受到扭转疲劳的部分的长度在电缆总长度中所占比例较大,以及,疲劳程度更大。因此,通过分割长电缆的方法,难以生产出性能与长电缆可比或更佳的短电缆。特别地,相比于绞线导体,考虑到拉丝性和生产效率而制备的上述单线导体更易疲劳。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包括单线导体的同轴电缆,其性能与包括绞线导体的同轴电缆的性能可比或更佳。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疲劳的同轴电缆,其具有单线导体作为其中心导体。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上述同轴电缆组成的同轴电缆束。
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者研究了多种以单线导体作为中心导体的耐疲劳同轴电缆,这些电缆应用于需要相对较短电线的场合,使用Cu-Ag合金线。Ag可以维持相对恒定的导电性,并且,Ag是能有效提高Cu-Ag合金强度的添加成分(元素)。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通过使用Ag含量和Ag颗粒尺寸(直径)在特定范围内的Cu-Ag合金线,构成中心导体,以使中心导体具有在特定范围内的导电率和拉伸强度,由此可以制造出具有单线导体作为其中心导体的较短的耐疲劳同轴电缆。此发现是本发明的基础。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包围中心导体的电绝缘层、和外导体,该外导体包围该电绝缘层,并与该中心导体同轴。此同轴电缆为长度小于或等于1000mm的较短电缆。此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为单线导体,该单线导体由单根芯线构成。芯线包括Cu-Ag合金线和包覆Cu-Ag合金线的Ag镀层或者Sn镀层。Cu-Ag合金线是由Cu-Ag合金制成的,所述合金中,Ag在合金中所占比例大于或等于5质量%且小于或等于15质量%,其余为Cu和杂质。该Cu-Ag合金线具有大于或等于15μm且小于或等于50μm的直径。该中心导体的导电率大于或等于国际退火铜标准(IACS)的50%,其拉伸强度大于或等于133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42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重建的车牌汉字识别方法
- 下一篇:图像识别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