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4439.9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9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古井玄;儿玉崇;本田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1/11;G02B5/30;G02F1/1335;G09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张志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眩性膜 制造 方法 偏振 图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眩性膜、该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阴极线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屏(LCD)、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电致发光显示屏(ELD)、场发射显示屏(FED)、触摸屏、电子纸、平板电脑等图像显示装置中,通常在最外表面设置用于防止反射的光学层积体。这样的防反射用光学层积体由于光的散射或干涉而抑制影像映入(映り込み)或使反射率降低。
作为防反射用光学层积体之一,已知有在透明性基材的表面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而成的防眩性膜。该防眩性膜可利用表面的凹凸形状使外部光发生散射,防止外部光的反射或影像映入所致的可见性的降低。
作为现有的防眩性膜,例如已知有下述类型:通过凝集性二氧化硅等粒子的凝集而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类型;在树脂中添加有机填料,基于粘合剂树脂的聚合收缩而在层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类型;或者在层表面层积具有凹凸的膜并转印凹凸形状的类型等。
但是,对于这样现有的防眩性膜来说,所有类型均利用防眩层表面形状的作用而得到光漫射·防眩作用。为了提高防眩性,需要增大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但若凹凸形状增大,则存在如下问题:涂膜的雾度值(Haze值)上升、产生褪色,与此相伴,透过鲜明度降低。
另外,对于现有类型的防眩性膜来说,在例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背光源等来自背面的透过光透过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性膜时,还具有由于其表面凹凸形状的特异性作用而产生的“表面眩光(面ギラ)”(用眼睛看起来由于一闪一闪(キラキラ)的亮度差所致的“闪烁(ちらつき)”)之类的问题。
为了防止产生这样的表面眩光,例如有如下方法:利用折射率与构成防眩性膜的粘合剂树脂不同的粒子产生内部漫射。
在维持内部漫射来防止表面眩光的情况下,需要增大构成防眩性膜的粘合剂树脂与粒子的折射率差、或增加粒子的添加量。但是,在这样的防表面眩光方法中,粘合剂树脂与粒子存在界面,由于粘合剂树脂与粒子的折射率差,在界面发生反射,具有所得到图像的对比度降低这样的问题。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策,已知有如下方法:例如使用在中心部和表层部使折射率逐渐不同的多层粒子、或使用具有梯度折射率的粒子(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另外还已知有例如通过使用在粒子表面设置折射率处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与粒子的折射率之间且厚度为100nm左右的中间折射率层的粒子来降低粒子与粘合剂界面的反射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但是,这样的粒子非常昂贵,并且,由于其制造方法的原因,难以控制粒子的粒径、难以增大粒子表层与内部的折射率差,具有难以增大内部漫射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207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79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性膜、该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应用了该防眩性膜的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该防眩型膜的防眩性优异、同时可适当防止表面眩光的发生和对比度的降低。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防眩膜为具有透光性基材与漫射层的防眩性膜,该漫射层在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侧面上形成,该漫射层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该防眩性膜的特征在于:上述漫射层含有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与分散在该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中的有机微粒(A);将包含在上述漫射层中之前的有机微粒(A)的折射率设为NA、将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A)的折射率设为nA、将上述粘合剂成分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层设为nb时,满足下式(1)。
|NA-nb|>|nA-nb|>0 式(1)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优选形成有粘合剂成分浸渗(含浸)而成的浸渗层。
另外,优选上述漫射层进一步含有平均粒径小于有机微粒(A)的有机微粒(B),将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B)的折射率设为nB时,满足下式(2)。
|nB-nb|≧|nA-nb|>0 式(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44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