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加热介质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6055.0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0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奥特弗里德·施瓦茨科普夫;曼弗雷德·伯格;约瑟夫·勃兰特;托拜厄斯·埃特沙伊德;马克·海伦布罗克;马可·伊森伯格;马库斯·耶顺内克;克里斯托夫·舍恩博格;霍斯特·普拉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3/00 | 分类号: | F16L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刘昕 |
地址: | 德国维***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介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可加热介质管(1),其具有至少一个管连接器(11、17、211)和加热元件(2),其中所述加热元件(2)包含多个金属丝/金属丝束(20、21),尤其是两股金属丝/金属丝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丝/金属丝束(20、21)沿所述介质管(10)和所述至少一个管连接器(11、17、211)连续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加热介质管(1),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丝/金属丝束(20、21)在介质管(10)和管连接器(11、17、211)之间的过渡区域(18、19)没有接合,并沿着所述管连接器(11、17、211)和所述介质管(10)在其各自的外侧连续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加热介质管(1),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丝/金属丝束围绕所述管连接器(11、17、211)以螺旋形和/或蜿蜒形缠绕或在所述管连接器(11、17、211)附近以弦波形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加热介质管(1),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元件(2)安装在所述介质管(10)和/或管连接器(11、17、211),尤其在于安装所述金属丝/金属丝束(20、21)、用于在所述介质管(10)上紧固所述金属丝/金属丝束的至少一个紧固元件(16)和/或用于绝缘和/或保护所述介质管(10)和/或所述管连接器(11、17、211)和/或所述介质管(10)和管连接器(11、17、211)之间的过渡区(18、19)的绝缘和/或保护设备(15、29、30)。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可加热介质管(1),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丝/金属丝束(20、21)连接形成一个连续部件,尤其是设置两股相同的金属丝/金属丝束。
6.根据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加热介质管(1),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丝/金属丝束(20、21)不连接或不直接连接,尤其是通过其他管间接连接。
7.一种介质管,其用于根据以上任一先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加热介质管(1),其中,所述介质管具有至少一个缠绕在其外侧的加热元件(2),其特征在于,
缠绕螺距分段变化,其中所述加热元件(2)围绕所述介质管以比剩余缠绕区域小的螺距分段缠绕。
8.一种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加热介质管(1)的方法,所述可加热介质管(1)包括介质管(10)、至少一个管连接器(11、17、211)、介质管(10)和管连接器(11、17、211)之间的过渡区(18、19)和至少一个加热元件(2),其中所述加热元件(2)包括多个金属丝/金属丝束(20、21),尤其是两股金属丝/金属丝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元件围绕管状介质管连续缠绕,所述加热元件通过至少一个紧固元件(16)紧固或固定在所述介质管上,其中所述介质管切割为第一长度用于特定应用,所述长度相当于所述期望的介质管长度(lR)加上缠绕所述至少一个管连接器(11、17、211)和过渡区(18、19)所需要的加热元件的长度(lH),所述紧固元件(16)在期望的介质管长度(lR)外侧的区域(12、13、112、113)内被移除,所述加热元件(2)从所述切割为所述第一长度的介质管解开,所述介质管切割至期望的介质管长度(lR)以形成第一介质管(14、114),所述介质管(14、114)用作所述介质管(10),并与所述至少一个管连接器(11、17、211)连接,以及所述加热元件围绕所述至少一个管连接器(11、17、211)缠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用至少一个管连接器(11、17、211)连接介质管(14、114)之前,设置至少一个围绕介质管(10)用于保护和/或绝缘介质管(10)的设备(15),尤其是一个波纹管沿轴向被推至介质管(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元件(2)的开放端(23、24、25、26)与用于连接电流源或电压源的馈入连接器(40、41)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未经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60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棒状AgBr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管柱堵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