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花塞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火花塞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6169.5 | 申请日: | 201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9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智雄;柴田勉;鬼海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T13/39 | 分类号: | H01T13/39;C22C1/10;C22C49/04;C22C49/08;H01T13/16;H01T13/20;C22C19/0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亚;陆锦华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电极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 ||
1.一种火花塞的电极,是作为火花塞的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的至少一方的电极,上述火花塞的电极的特征在于,
由在母材金属中使碳分散80体积%以下的量的复合材料构成的中芯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由镍或以镍为主成分的金属构成的外皮包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的电极,其特征在于,
上述母材金属从铜、铁、镍或者以铜、铁、镍的至少一种为主成分的金属中选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花塞的电极,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材料中的碳含量为10体积%以上80体积%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电极,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材料中的碳含量为15体积%以上70体积%以下,
并且上述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率为5×10-6/K以上14×10-6/K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电极,其特征在于,
上述碳是从碳粉末、碳纤维以及碳纳米管中选出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花塞的电极,其特征在于,
上述碳粉末的平均粒径为2μm以上20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花塞的电极,其特征在于,
上述碳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μm以上2000μ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花塞的电极,其特征在于,
上述碳纳米管的长径部的平均长度为0.1μm以上2000μm以下。
9.一种火花塞,包括:
绝缘体,具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中心电极,保持于上述轴孔;
主体配件,设置于上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
接地电极,基端部与上述主体配件接合,在自身的前端部与上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部之间形成间隙,上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
上述中心电极和上述接地电极的至少一方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
10.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该火花塞包括:
绝缘体,具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中心电极,保持于上述轴孔的上述轴线方向前端侧;
主体配件,设置于上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
接地电极,基端部与上述主体配件接合,在该接地电极的前端部与上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部之间形成间隙,上述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制造上述中心电极或上述接地电极的至少一方的工序中,在由镍或以镍为主成分的金属构成的杯体的凹部中容纳中芯后,进行冷加工而制造上述中心电极或上述接地电极,该中芯通过将母材金属和碳以碳为80体积%以下的方式混合并压粉或烧结而成形。
11.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该火花塞包括:
绝缘体,具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中心电极,保持于上述轴孔的上述轴线方向前端侧;
主体配件,设置于上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
接地电极,基端部与上述主体配件接合,在该接地电极的前端部与上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部之间形成间隙,上述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制造上述中心电极或上述接地电极的至少一方的工序中,制作碳的临时烧结体,使母材金属的溶融物浸入上述碳的临时烧结体而成形碳为80体积%以下的中芯,在由镍或以镍为主成分的金属构成的杯体的凹部中容纳上述中芯后,通过冷加工制造上述中心电极或上述接地电极。
12.一种火花塞的电极的制造方法,是制造火花塞的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的至少一方的方法,上述火花塞的电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由镍或以镍为主成分的金属构成的杯体的凹部中容纳中芯后,冷加工成预定形状,该中芯通过将母材金属和碳以碳为80体积%以下的方式混合并压粉或烧结而成形。
13.一种火花塞的电极的制造方法,是制造火花塞的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的至少一方的方法,上述火花塞的电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制作碳的临时烧结体,使母材金属的溶融物浸入上述碳的临时烧结体而成形碳为80体积%以下的中芯,在由镍或以镍为主成分的金属构成的杯体的凹部中容纳上述中芯后,冷加工成预定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616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