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用烧结体、电池用烧结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全固体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6346.X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9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南田善隆;矢田千宏;小浜惠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2 | 分类号: | H01M10/0562;H01M4/48;H01M4/505;H01M4/525;H01M6/18;H01M10/052;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赵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烧结 制造 方法 以及 固体 锂电池 | ||
1.一种电池用烧结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作为固体电解质材料的钠超离子导体型的磷酸化合物,以及
作为活性物质材料的含有Ni和Mn中的至少一者的尖晶石型的氧化物;
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与所述活性物质材料的界面进行分析时,未检测出除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成分以及所述活性物质材料的成分以外的成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用烧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材料用下述通式(1)表示,
LiM1xMn2-xO4 (1)
所述通式(1)中,M1为选自Cr、Fe、Co、Ni和Cu中的至少1种,x为0≤x<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用烧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材料为LiNi0.5Mn1.5O4。
4.一种电池用烧结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作为固体电解质材料的钠超离子导体型的磷酸化合物,以及
作为活性物质材料的LiCoO2;
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与所述活性物质材料的界面进行分析时,未检测出除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成分以及所述活性物质材料的成分以外的成分。
5.一种电池用烧结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作为固体电解质材料的钠超离子导体型的磷酸化合物,和
作为活性物质材料的用下述通式(2)表示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与所述活性物质材料的界面进行分析时,未检测出除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成分以及所述活性物质材料的成分以外的成分。
M2y1Oy2 (2)
所述通式(2)中,M2是除Ti以外的过渡金属元素,而且具有能采取的最大价数,0≤y1,0≤y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用烧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材料为Nb2O5。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用烧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材料为WO3。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用烧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材料为MoO3。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用烧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材料为Ta2O5。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烧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用下述通式(3)表示,
Li1+zM3zM42-z(PO4)3 (3)
所述通式(3)中,M3为选自Al、Y、Ga和In中的至少1种,M4为选自Ti、Ge和Zr中的至少1种,z为0≤z≤2。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烧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为Li1.5Al0.5Ge1.5(PO4)3。
12.一种电池用烧结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中间体准备工序,准备含有作为固体电解质材料的非晶质磷酸化合物和钠超离子导体型的磷酸化合物中的任一方、以及作为活性物质材料的含有Ni和Mn中的至少一者的尖晶石型的氧化物的中间体;以及
烧结工序,在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与所述活性物质材料的界面进行分析时不会检测出除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成分以及所述活性物质材料的成分以外的成分的温度下,烧结所述中间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用烧结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以下工序:
预烧结工序,通过烧结所述非晶质磷酸化合物而得到作为所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所述钠超离子导体型的磷酸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634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取代高压电机变频调速器的节能泵
- 下一篇:自冷却离心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