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靠背椅子及该靠背椅子所采用的椅子用片材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6643.4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4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宫本诚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宫本诚三 |
主分类号: | A47C7/46 | 分类号: | A47C7/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靠背 椅子 采用 用片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靠背椅子及制作该靠背椅子所采用的椅子用片材。
背景技术
作为靠背椅子,以往公知有以下的方式。
(1)第1以往例
椅子包括前腿和后腿一体地连接的大致倒字母U形的一对腿框架、在前腿与后腿之间的中间部连结各腿框架的中间连结构件、大致成直角地连结于各腿框架的前腿下端部的前腿连结构件、大致成直角地连结于各腿框架的后腿下端部的后腿连结构件、及在各腿框架的中间部之间从上方固定于中间连结构件的座板。
另外,在各腿框架的中间部之间,基部从下方固定于中间连结构件,在该基部设有大致字母L形的一对背框架,在该背框架上装备有从基部的后腿侧端部向上方延伸的背支承部,背支承部的上部由背板连结。
由一对背框架和背板构成靠背。各腿框架、各前腿连结构件、各后腿连结构件和各背框架由铝合金制的轴直角截面为四边形的方管构成(参照专利文献1)。
(2)第2以往例
使靠背部和座部以能够回旋动作的方式支承于基部腿的旋转轴从而构成椅子。
靠背部构成为包括靠背下部框架、靠背上部框架、经由弹性构件张挂在这两个框架之间的张挂构件,而且两个框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作为连杆结构构成元件的托架上所设置的水平方向的旋转轴上(参照专利文献2)。
(3)第3以往例
在腿支柱的上端,借助利用弹簧向前方自恢复的后方滑动机构,安装有浅底且俯视呈大致箱状的基框构件。
在基框构件的中间部,利用水平轴枢装有支承框架构件的前端部,支承框架构件的比枢装点靠后方侧向升起侧稍稍倾斜或者与座面大致平行地延长,并且,从后端侧借助弯曲部向垂直方向立起,该立起部分构成为靠背支承部。
在支承框架构件的前端部与后端侧的中间部设有用于承载、架设,从而对座后部进行支承的载架支承构件。
支撑框架构件构成为:通过将扭力弹簧以该弹簧的螺旋状部套在支承框架构件的水平轴上,将该弹簧的始端部勾挂支承于设置在基框构件上的前方弹簧支承部,且将该弹簧的后端部勾挂支承于设置在支承框架构件上的后方弹簧支承部,从而弹簧始终对支承框架构件施加以水平轴为中心地向逆时针方向的力。
在基框构件上设有利用水平轴枢装在其前端部、且由大致椭圆形的连杆构件形成的支承辅助构件,在该支承辅助构件的上部,借助销铰链以使支承板能够前后摇动的方式架设有作为座前部的载架支承构件的支承板。在座前部和座后部的载架支承构件上承载、架设、固定有座内壳层。
座内壳层的后部形成为沿着弯曲部延伸的形状的弯曲立起部,上述弯曲部从支撑框架构件的后部侧形成为立起部的边界部分,并且,在座内壳层的后部的下表面侧结合有靠背外壳层(背外壳层)的下部。
背内壳层以使其下端部与座内壳层的弯曲部上端一部分重叠或者不重叠的方式张设在支承框架构件的立起部的前表面。另外,在支承框架构件的立起部的背面张设有背外壳层。
在支承框架构件上形成为,从后端侧到立起部由具有连续的凹凸截面的金属制板形成,利用该结构抑制立起部向正后方向挠曲,并且,易于向斜后方挠曲。
使用者坐在座面上,将身体依靠于靠背时,利用该负荷,靠背的支承框架构件的立起部、背内壳层、背外壳层一体地后倾(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25804号公报(参照图1、图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0001号公报(参照图1、图2)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327965号公报(参照图1、图3、图4)
如上所述,在以往的靠背椅子中,即使在与背部的接触部分附设有缓冲材料,也像第1以往例的背框架、第2以往例的靠背上部框架、第3以往例的支承框架构件的立起部、背内壳层、背外壳层那样,靠背整体由强度较大的高刚性的框架构件构成。另外,即使靠背移位,也由于是框架构件的下端侧能够摇动地安装于落座部,并且利用弹簧构件恢复为立起姿态,所以在落座者对靠背施加了负荷后,是靠背整体摇动移位。由于是这样的结构,因此,无法将落座者的身体以包入的方式支承。
另外,在能够利用靠背的上部支承头部的方式中,公知有靠背的上方一体地延长的方式、或者将枕头能够装卸地安装的方式,但只不过是头部的支承部分和靠背部分一体化地移位,即使为了仅使头部相对于肩部靠向后方而施加负荷,也无法仅使头部的支承部位移位,只是成为撑住的状态,缺乏安逸感。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宫本诚三,未经宫本诚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66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