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生物物质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7545.2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9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朴东喆;康基权;朴贤贞;金瑞亨;吴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P13/00 | 分类号: | C12P13/00;C07D207/26;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罗菊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生物 物质 吡咯烷酮 制备 方法 | ||
1.一种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包含谷氨酸或者谷氨酸盐的培养基培养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具有谷氨酸脱羧酶的微生物来制备4-氨基丁酸;
步骤(b),通过过滤从上述培养基获得上述4-氨基丁酸;以及
步骤(c),将上述4-氨基丁酸转换为2-吡咯烷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生物是由疏水性有机溶剂进行预处理的微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a)中的具有谷氨酸脱羧酶的微生物是大肠杆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溶剂选自包含甲苯、氯仿、二甲苯、苯及环己烷的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a)在缓冲区pH3.0-pH8.0的范围内实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a)及步骤(b)之间还包括在上述培养基处理活性炭来除去培养基的色素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培养基内的4-氨基丁酸的重量%,添加1.5重量%~4.0重量%的上述活性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分离上述全细胞催化剂,并且再利用已分离的全细胞催化剂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c)中利用的4-氨基丁酸未进行预提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c)包括以下小步骤:
步骤(c-1),形成混合有4-氨基丁酸及2-吡咯烷酮的反应组合物;
步骤(c-2),对上述反应组合物进行加热处理来实施内酰胺环化反应,来生成2-吡咯烷酮及水;以及
步骤(c-3),分离上述2-吡咯烷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c-2)在减压条件下实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减压条件为100mmHg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减压条件为10mmHg~50mmHg。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c-2)在110℃-150℃的温度条件下实施。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c-2)在118℃-148℃的温度条件下实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c)通过减压蒸馏来实施。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上述2-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呈现出2-吡咯烷酮的最大99%的收获率及最大99.8%的纯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象株式会社,未经大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754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