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埋碘化树脂的聚合物膜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47669.0 | 申请日: | 2011-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1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P·J·梅西耶;D·奥哈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莱奥美德创新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3/02 | 分类号: | C08K3/02;B01D53/22;B01D59/1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吴小瑛;邹宗亮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埋 碘化 树脂 聚合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8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370,034号的优先权和权益,在此引入其全部内容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而言涉及聚合物膜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涉及包含碘化树脂且具有有利抗毒性能的聚合物膜。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营养、包装和制衣行业对抗菌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旨在提升该类制品相关的有效性并减少其安全担忧的新技术不断涌现。近年来,包含抗菌剂的薄膜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医疗行业。将抗菌剂引入施用于物体表面的膜中可提供一种减少抗菌剂所需用于维持高有效性水平的总量的途径。该类抗菌膜有可能用于医院设施和伤口处理。大多数抗菌伤口敷料目前依靠将活性剂引入伤口敷料本身,例如引入无纺布或纱布。其他技术依靠将活性剂引入直接施用于皮肤的粘合剂。除了成本高昂以外,现有的伤口处理技术通常受到达不到理想功效的困扰。为了进行补偿,活性剂以过量浓度施用,由此带来毒性相关问题。将薄膜用于伤口处理旨在缓解该类问题。
目前正在研发引入诸如银、锌和希佛碱之类的活性剂的薄膜,用于伤口护理。尽管已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所述薄膜仍未能提供所需的有效性和安全水平。
更有效的抗菌剂例如碘还未有效地引入用于伤口处理或其他应用的薄膜。尽管公知碘是一种广谱抗菌剂,但碘的无控释放伴有毒性。在伤口处理领域,通过将碘引入无纺布伤口敷料和直接施用于皮肤的粘合剂,使与碘有关的毒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然而,该类伤口敷料未能提供最大有效性和最大“杀菌”率。例如,在无纺布中,碘必须从纤维内或纤维的间隙基质(interstitial matrix)迁移至物体表面以接触微生物。另一方面,薄膜有可能于其表面提供高浓度的碘,从而提高有效性和“杀菌”率。然而,将液态碘或固态碘加入聚合物混合物以形成薄膜的技术还未得到有效开发。例如,将碘与聚合物混合并随后进行挤出的技术未能成功,这部分归因于纯碘在混料机或挤出机的部件上的不良反应。
因而,含有诸如碘的广谱抗菌剂的无毒薄膜在伤口处理和其他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包含碘化树脂的聚合物膜,其中所述膜具有有利的抗毒性能,包括抗细菌、抗真菌和抗病毒性能。本发明的抗毒膜能够对微生物及其他病原体和环境毒素的不同组合产生毒性作用,而对人类无害。所述膜例如可用于伤口敷料和绷带。所述膜例如还可用作(或用于)包装材料;食品包装材料;房屋包装材料(如用于建筑物的空气/水/潮气阻隔物);车辆、船和露营车的外罩(及其他表面覆盖物);工业包装;医疗包装;运动服和防护服。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由聚合物和碘化树脂制成的聚合物薄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合物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尼龙、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C)和/或聚氯乙烯(PVC)。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碘化树脂为碘化阴离子树脂,例如并引入至聚合物膜。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包括聚合物和碘化树脂粉末的聚合物薄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碘化树脂粉末的表面积为约1.0m2/g至约3.0m2/g。
再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包括聚合物薄膜的医用和/或手术胶带,所述聚合物薄膜包含大量碘化树脂颗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碘化树脂颗粒的表面积为约1.0m2/g至约3.0m2/g。
又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包括聚合物和碘化树脂的伤口处理膜,所述聚合物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聚丙烯(PP)、聚乙烯(PE)、尼龙、水状胶体、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C)和聚氯乙烯(PVC),其中所述膜在接触皮肤时以受控的方式释放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膜为闭合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膜为非闭合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莱奥美德创新公司,未经特莱奥美德创新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76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