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1358.1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9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笔本启之;原田高志;河野好秀;今誓志;长谷川圭一;饭塚宗纪;八子贵之;町田邦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5/01 | 分类号: | B60C5/01;B60C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轮胎,其至少具有由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且为环状的轮胎骨架体,所述轮胎骨架体具有胎圈芯,
所述热塑性树脂材料至少包含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
在所述轮胎骨架体的外周部具有沿圆周方向卷绕的形成加强帘线层的覆盖加强帘线构件,所述覆盖加强帘线构件在帘线构件上覆盖有与形成所述轮胎骨架体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不同种类的覆盖用树脂材料,
所述覆盖用树脂材料为不包含硫化橡胶的树脂材料。
2.一种轮胎,其至少具有由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的环状的轮胎骨架体,所述轮胎骨架体具有胎圈芯,
所述热塑性树脂材料至少包含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和所述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以外的其它弹性体,
在所述轮胎骨架体的外周部具有沿圆周方向卷绕的形成加强帘线层的覆盖加强帘线构件,所述覆盖加强帘线构件在帘线构件上覆盖有与形成所述轮胎骨架体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不同种类的覆盖用树脂材料,
所述覆盖用树脂材料为不包含硫化橡胶的树脂材料。
3.一种轮胎,其至少具有由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且为环状的轮胎骨架体,所述轮胎骨架体具有胎圈芯,
所述热塑性树脂材料包含: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和对所述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以外的热塑性弹性体进行酸改性而得到的酸改性弹性体、或所述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以外的热塑性弹性体及对该弹性体进行酸改性而得到的酸改性弹性体的混合物,
在所述轮胎骨架体的外周部具有沿圆周方向卷绕的形成加强帘线层的覆盖加强帘线构件,所述覆盖加强帘线构件在帘线构件上覆盖有与形成所述轮胎骨架体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不同种类的覆盖用树脂材料,
所述覆盖用树脂材料为不包含硫化橡胶的树脂材料。
4.一种轮胎的制造方法,其至少包括如下工序:
轮胎骨架片形成工序,利用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构成环状的轮胎骨架体的一部分的轮胎骨架片,所述热塑性树脂材料包含: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和对所述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以外的热塑性弹性体进行酸改性而得到的酸改性弹性体、或所述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以外的热塑性弹性体及对该弹性体进行酸改性而得到的酸改性弹性体的混合物;
轮胎骨架片接合工序,对所述轮胎骨架片的接合部施加热从而使成对的2个以上所述轮胎骨架片熔接而形成所述轮胎骨架体,其中,所述轮胎骨架体具有胎圈芯,
在所述轮胎骨架体的外周部具有沿圆周方向卷绕的形成加强帘线层的覆盖加强帘线构件,所述覆盖加强帘线构件在帘线构件上覆盖有与形成所述轮胎骨架体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不同种类的覆盖用树脂材料,
所述覆盖用树脂材料为不包含硫化橡胶的树脂材料。
5.一种轮胎,其具有利用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的环状的轮胎骨架体,所述轮胎骨架体具有胎圈芯,
所述热塑性树脂材料含有:分子中具有硬链段及软链段的热塑性弹性体,和纤维长度为1μm~500μm并且纤维直径为0.01μm~10.0μm的针状晶粒,所述针状晶粒为选自金属硫酸盐、金属硼酸盐及金属钛酸盐中的无机颗粒,
在所述轮胎骨架体的外周部具有沿圆周方向卷绕的形成加强帘线层的覆盖加强帘线构件,所述覆盖加强帘线构件在帘线构件上覆盖有与形成所述轮胎骨架体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不同种类的覆盖用树脂材料,所述覆盖用树脂材料为不包含硫化橡胶的树脂材料。
6.一种轮胎,其至少具有由树脂材料形成且为环状的轮胎骨架体,所述轮胎骨架体具有胎圈芯,
所述树脂材料包含:分子中具有硬链段及软链段的热塑性弹性体,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比所述硬链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树脂,
在所述轮胎骨架体的外周部具有沿圆周方向卷绕的形成加强帘线层的覆盖加强帘线构件,所述覆盖加强帘线构件在帘线构件上覆盖有与形成所述轮胎骨架体的树脂材料不同种类的覆盖用树脂材料,
所述覆盖用树脂材料为不包含硫化橡胶的树脂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135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抗原结合蛋白
- 下一篇:层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