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组合物以及将其成型而得到的膜、板和注射成型品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1948.4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9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横木正志;田中一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G64/02;C08K3/32;C08K5/349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孟伟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组合 以及 成型 得到 注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耐冲击性、耐热性的树脂组合物以及将其成型而得到的膜、板、成型品。
背景技术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作为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冲击性、透明性的工程塑料广泛用于汽车、OA机器领域等各种用途。另一方面,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通常是使用石油资源的衍生原料进行制造的,考虑到近年来担忧石油资源枯竭的情况,要求提供使用由植物等生物物质资源得到的原料而成的塑料成型品。另外,由于还担心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增加、蓄积所致的地球温室化带来的气候变动等,要求开发出来自以植物来源单体为原料(其在进行使用后的废弃处理时也为碳中性)的塑料的塑料成型品物资器材部件,特别是在大型成型品领域中,该需求较强。
因此,为了响应于这样的要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用异山梨醇作为植物来源单体、通过与碳酸二苯酯的酯交换来得到聚碳酸酯的提案。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异山梨醇与其它二羟基化合物的共聚聚碳酸酯,提出了与双酚A进行共聚的聚碳酸酯。进一步地,在专利文献3中进行了通过将异山梨醇与脂肪族二醇共聚来改善由异山梨醇形成的均聚碳酸酯的刚性的尝试。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4和专利文献5中对将作为脂环式二羟基化合物的1,4-环己烷二甲醇进行聚合而成的聚碳酸酯提出了多个提案。
尽管提出了这样的使用异山梨醇的聚碳酸酯的提案,但仍未提供可充分满足适用于大型成型品的阻燃性、耐冲击性、耐热性的树脂。另外,这些文献中所公开的物质仅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基本的机械特性,对于面向上述大型成型品较为重要的阻燃性、耐冲击性、耐热性并未充分公开。
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下述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使用异山梨醇等醚二醇进行聚合而成的聚碳酸酯树脂,以1质量份~60质量份(0.01质量%~37.5质量%)的比例混配热分解温度为340℃以下的阻燃剂而成的。在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下述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是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使用异山梨醇等醚二醇进行聚合而成的聚碳酸酯树脂,以20质量份~200质量份(16.7质量%~66.7质量%)的比例混配金属氢氧化物而成的。另外,在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下述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使用异山梨醇等醚二醇进行聚合而成的聚碳酸酯树脂,以1质量份~100质量份(0.01质量%~50质量%)的比例混配特定有机磷化合物而成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英国专利第1079686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6-554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4/111106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6-14533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公昭63-12896号公报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08/149872号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9-249621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0-0013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树脂组合物中,由于异山梨醇的比例实质上较高,因而耐冲击性不充分;进一步地,对于阻燃性来说,在要求更高水平的用途中也是不充分的。另外,在专利文献7和专利文献8所公开的树脂组合物中,UL94垂直燃烧试验中的阻燃性为V-2水平,并未满足为了在通常的大型成型品等中使用所需要的UL94垂直燃烧试验中的阻燃性为V-0水平。
如上所述,上述技术中,非常难以提供阻燃性、耐冲击性、耐热性全部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因此,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阻燃性、耐冲击性、耐热性全部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下述树脂组合物可全部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该树脂组合物含有来源于具有特定结构的二羟基化合物的聚碳酸酯树脂与特定阻燃剂,具有特定范围的悬臂梁冲击强度,制成特定厚度的成型体时在UL94垂直燃烧试验中的判定为V-0。
即,本发明涉及下述的树脂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三菱树脂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三菱树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19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