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2632.7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9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伴浩志;上田泰次;房木野惠美;佐伯晃一;长谷川护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物载体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15/09 | 分类号: | C12N15/09;C12N5/10;C12N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罗天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诱导 多能 干细胞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多能性干细胞的诱导中使用的用于基因投递的组合物及其用途。此外,本发明涉及在多能性干细胞的诱导中使用的基因投递载体。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以特定的顺序导入了编码重编程因子的基因的仙台病毒载体,包含这些载体的、供在多能性干细胞的诱导中使用的基因投递用组合物,以及它们的用途。
背景技术
自从由体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诱导的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又称“人工多能干细胞”或“诱导多能性干细胞”)被报道以来(非专利文献1),已经通过将重编程因子导入到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包括人和小鼠细胞中来产生iPS细胞(非专利文献1至9)。它们中的许多使用逆转录病毒来导入重编程因子。然而,由于逆转录病毒具有由于整合入宿主基因组而致瘤的风险,它们的用途受到限制(非专利文献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已经尝试了利用腺病毒来诱导iPS细胞,但是只要使用DNA型载体,就不可能完全消除整合到基因组中的担忧。此外,这些载体的iPS细胞诱导效率极低(非专利文献10至13)。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人先前开发了一种利用RNA型病毒仙台病毒载体来诱导iPS细胞的系统(专利文献1)。利用仙台病毒载体的iPS细胞诱导效率显著高于使用其他载体的先前案例。由于仙台病毒在其生命周期中不具有DNA期,它们没有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的担忧,而且它们就安全性而言是极为优越的。而且,所述载体在iPS细胞诱导后可以容易地去除。然而,利用仙台病毒载体来进一步提高iPS细胞诱导效率的技术尚属未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布WO2010/008054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akahashi,K.and Yamanaka,S.(2006)Cell126,663-676
[非专利文献2]Maherali,N.et al.,(2007)Cell Stem Cell1,55-70
[非专利文献3]Okita,K.et al.,(2007)Nature448,313-317
[非专利文献4]Wernig,M.et al.,(2007)Nature448,318-324
[非专利文献5]Takahashi,K.et.al.,(2007)Cell131,861-872
[非专利文献6]Yu,J.et al.,(2007)Science318,1917-1920
[非专利文献7]Lowry,W.E.et al.,(2008)Proc.Natl.Acad.Sci.USA105,2883-2888
[非专利文献8]Park,I.H.et al.,(2008)Nature451,141-146
[非专利文献9]Masaki,H.et al.,(2008)Stem Cell Res.1,105-115
[非专利文献10]Stadtfeld,M.et al.,(2008)Science322,945-949
[非专利文献11]Okita,K.et al.,(2008)Science322,949-953
[非专利文献12]Yu,J.et al.,(2009)Science324,797-801
[非专利文献13]Zhou,W.etal.,(2009)stem cells27,2667-2674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在多能干细胞的诱导中使用的新的基因投递用组合物及其用途。此外,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在多能干细胞的诱导中使用的新的基因投递载体。具体地说,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以特定的顺序组入有编码重编程因子的、用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仙台病毒载体,包含这些载体的在多能性干细胞的诱导中使用的基因投递用组合物,及其用途。
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物载体株式会社,未经生物载体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26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